第一眼看到宋菲菲,他脸上的笑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坐在轮椅上的他,双腿萎缩在裤管中,与身躯相比显得很细弱。然而,洋溢在他脸上的平和、自信和昂扬的笑容却无比灿烂。宋菲菲的天空从6 岁开始变暗。那年,小儿麻痹后遗症使他双腿失去功能。勉强读完了小学,他就离开了学校;但是他没有离开书,他经常去北京图书馆,直到由于丢了一本书而遭了白眼。
“何不自己办个书亭呢?既可以自立,又可为爱读书的人提供方便。”宋菲菲下了决心,1984 年8 月“菲菲书社”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终于挂牌营业。
“刚开始只有几百块钱……到新华书店去进书就我一个人,行动当然不像肢体健全的人那样方便。经常是等我摇着轮椅挤上去,好书早抢光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确实不容易。”宋菲菲淡淡地向我叙说着,语气依然是那样平和。
今天,宋菲菲完全有理由笑了。小小“菲菲书社”,十年间共接待了一百万人次读者,售出了一百万册图书,平均每天是300 人次和300 册。
老将军张爱萍听说了他的事迹,先后两次为他的书社挥毫题匾。
1993年8月10日,王宗槐中将同我亲切交谈
1993年8月10日,解放军政治部秘书长王宗槐中将讲话
1993年8月10日,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副局长甘国屏讲话
得知菲菲要举行书社开办十周年的小小庆祝会,魏传统等三位老将军来了,工商、民政、新闻出版和残联的领导也纷纷来到他的书亭,表示祝贺,并一致赞扬他始终一贯,坚持不卖黄色书尧高价书和非法出版物的行为。魏传统特地赠诗道:“十年观巨变,奉献光论坛。贫于不闻道,千载贵立言。”
他的妻子走过来站在菲菲的身边,他的儿子向菲菲献上了一束鲜花,还踮起脚尖在他的脸颊上吻了一下。
而此刻的宋菲菲,只是浅浅地笑着,透着平和尧自信和昂扬。
我心有所动,向他问道:“你看到书亭前面马路两旁的树没有,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不上来。”他轻轻笑道。
事实上,许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然而它扎根在坚硬的泥土中,一言不发,却绿遍京城。
(滕礼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