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4年8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的第二天,经基金会介绍,北京市有关部门批准我在东城区六铺炕开办了一个文化书社——菲菲书社。四年来我国残疾人的事业有很大发展,我这个残疾青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小书亭牵连着全社会,人们为我办了十件动我心弦的好事。
第一件,河北省沪援化肥厂加工了一个铁木结构的书亭,价值2000元,分文没收。元旦前夕,在基金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的残疾人座谈会上我讲了这件事,邓朴方同志连连点头说:“好啊!好啊!”
第二件,经基金会介绍,国家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和北京各出版社以及新华书店批发书刊,都对书社给予优惠价格。他们说这是对残疾人的感情补贴,是政策性关照。
第三件,工商部门减收一半管理费,税务部门全部免收所得税。这是我国工商管理和税收业务第一次对残疾人实行的放宽政策。
第四件,重庆嘉陵机器厂为我试制一辆三轮摩托车。这个厂的设计工程师多次专程到北京我家里征求意见。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尧全国人大常委尧重庆市职工技协委员会主任黄荣昌,也几次到我家里听取技术加工意见,并组织重庆市几十名能工巧匠攻关。最后用汽车将这辆摩托车运到北京。在首都我是第一个驾驶这种新型摩托车的残疾人。
第五件,1986年11月,基金会和北京市残疾人协会,为我举办了婚礼。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雪莹和基金会副秘书长薛恩元同志等有关领导作主婚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画报》等新闻单位报道了此事,当天晚间,北京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了。1987年7月7日,生了一个小男孩。邓朴方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向我表示热烈祝贺。
第六件,张爱萍将军为书社题写了野菲菲书社冶的牌匾,鼓励我坚持常年卖军事方面的书,更好地为部队和广大读者服务。
第七件,中国新闻社将我和我的书社拍入了大型系列片《中国》中的《我和我的朋友》一片中,记录了我们残疾朋友的拼搏精神,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追求。'
第八件,河北省省委书记邢崇智支持我催还一笔欠款。1986年,《保定日报》从我处买了1200元的书,半年多不给钱。我给邢书记写信,邢书记亲自批示,要保定地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过问此事。不久,报社总编辑从保定专程到北京向我赔礼道歉,送交欠款。
第九件,1987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头版登载了书社的消息,鼓励我坚持卖健康书尧平价书尧合法书,后来收到全国各地一百多封来信。我向社会传播精神食粮,社会又把美好祝愿反馈于我。这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尤其是得以生存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十件,198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了我以《三月风》为题写的一篇文章。主题是表达社会关照我,我报答社会。美籍华人任振权先生从唐人街来信作诗鼓励我。前不久,北京有一位女同志特意到书社告诉我,她刚从日本回来,日本的一个刊物转载了《三月风》。她一气读完了,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从这十件好事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从我办文化书社那天起就进入了社会。通过买书和卖书,我和社会上几十个单位的数百人交上了朋友。他们在我脑子里都有一张无形的名片,我在他们之中也占据一个适中的位置。同时,我坚持走野在卖书中读书,在读书中卖书冶的道路,文化程度也由初中达到高中水平。
我开办书社四年来,一共卖出书刊九十万册,还为读者开办预订和邮购业务。有时为给读者找一本急需的书,我开摩托车跑几个书店和出版社。等到销售一百万册书的时候,我准备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首都新闻界尧有关部门领导和购买我的第一百万册书的读者参加。
(《光明日报》《中国红十字》1988年6月11日)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