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妙的芬芳(代序)
文_李子燕
前几日,宋老(宋木仁先生)从北京来电话,告诉我菲菲兄新书付梓的喜讯,并嘱我为之作序。祝贺之余,内心忐忑。一是,与菲菲兄尚未谋面;二是,这部大爱无疆的著作,书名题字和编排均有权威人士鼎力相助,那么由我来作序,实在显得过于单薄。可宋老在电话那端,亲切地鼓励我:“你和菲菲,身体上,同病相怜;情感上,同根榆树;志趣上,同与书香有缘。所以,我反复考虑多日,由你写序最合适。”
有幸与宋老成为忘年交,缘于2016年仲夏8月,榆树市文联举办的读者作者座谈会。那一日,宋老专程从北京赶回,和莉莉阿姨一起,赴次《榆树人》之约;那一日,他身着一件红色T恤,精神矍铄,平易近人;那一日,他深情倾诉对家乡的思念,对文学的炽爱;那一日,他对轮椅上的我格外怜惜,介绍了菲菲兄的事迹,并鼓励我要坚强。
就这样,我“初识”菲菲兄:六岁那年,一场高烧,终生依靠双拐行走;22年后,创办菲菲书社,重新点燃希望;如今,回报社会,爱心奉献,“芳菲菲兮满堂”。讲述那些过往,宋老没有报怨,更多的是欣慰和感恩,因为菲菲兄取得的成绩,不仅源于亲朋的鼓励,更来自于社会大爱。宋老替二儿子菲菲,感谢上善若水的人间真情……
带着这份温暖,我打开《菲菲记忆》,穿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市东城区六铺炕的一个书亭,“遇见”那个面孔白净的小伙子。他戴一副阔边近视镜,神态自信、举止有礼、微笑真诚。满室的书香,浸润一身独特的气质,既高雅又充实。他待人热情,兴趣广泛,除了售书、阅书,还酷爱摄影、写文章、学无线电。他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从没卖过一本非法出版物。他身残志坚,情操高尚,乐观向上,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他的名字,传播海内外,荣获多项嘉奖和广泛赞誉。从1984年创办书社,风风雨雨三十三载,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跟他父亲一样,坦然面对生命的所有赠予。尽管,他的笑容那么云淡风轻,我却能感同身受——有种疼痛,只能放在心里,让时间慢慢咀嚼。相信在他心底,始终有个声音:“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正是这种激励,带着他邂逅了“旭日和风、融融暖风、万里煦风”,邂逅三月里最妙曼的风景。于是,草木葳蕤,香气浓郁,令人流连忘返。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其实,我与菲菲兄一样,皆因命运的捉弄,折断了飞翔的羽翼。是书籍,搭起前进的阶梯,帮他成为书社的主人,助我成为写书的作者。所以,宋老说得对,我们是如此幸运,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遇到很多善良的人,给予我们知识和勇气,于是,在这片奇异的天空下各自拥有了振翅的能力,找到人生定位。无论最终能飞多高,飞多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振翅的过程如此惊艳,从毛毛虫的黑,到柔软的绿,再到破茧成蝶,一个生命的蜕变,一个自我挑战的胜利圆满
在《菲菲记忆》中,除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有诸多领导和前辈的关怀,多家新闻媒体朋友的关注,无数读者和朋友的鼓励,很多陌生人士的问候……读来如丝丝暖流,在心田里荡起叮咚的旋律。如此美妙的声音,令我不知不觉间,忽略了菲菲兄年幼时的悲伤、年少时的迷茫、年轻时的辛劳。此刻眼前浮现的,是他人到中年的不惑,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拼搏,是对个人荣辱已然看淡的超脱。
彼年那时,伯父宋木文先生为他题词:以书为业,为读者服务,求自身发展。
今时今昔,菲菲兄的座右铭,仍是那句话:在卖书中读书,在读书中提高。
一个朴素的真理,一个踏实的梦想。是书香,带给菲菲兄文化自信,让他始终保持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是书香,让他增强了对时代的认知,对城市的认知,对生命的认知,从而拥有了文化信仰
放下书卷,极目远方。正值阳春三月,惊蛰时节,“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一切都是生机盎然,仿佛在为菲菲兄加油助威。多好啊!只待漫山遍野开满花、长满叶,《菲菲记忆》以精美图书的形式,飘然栖落到我的身边。那抹淡淡的书香,定是世间最美妙的芬芳!
恭候佳音。同祝宋老、莉莉阿姨和菲菲兄,吉祥康泰!
是为序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榆树市作家协会主席)
《菲菲记忆》作者/宋菲菲
作者简介
宋菲菲,1962年4月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
1968年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重残二级。
1969年坐着母亲推着的小竹车去她任教的学校上学。
1977年随同父亲迁入北京,借助图书馆自学。
1984年创办菲菲书社,经营图书报刊。
1993年受洗成为基督徒。
2007年成立‘’双福之家”,义务为孤儿、各类残疾人服务,提供就业技能。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