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道中国 > 安徽专辑 人道的徽记 > 正文
♦文/杜宇
采访潘舒亚,感觉像在谈生意。如果摊在面前小桌子上的不是记录用的小本子,而是需要签署的合同,那就真的是谈生意了。
潘舒亚人如其名。在铜陵县顺安镇他宽敞明亮的家电店铺里,他徐徐而谈,轻声细语,显得那么从容、谦逊,处处从别人的角度去说话,处处都很适度。旁边的人介绍说他心灵手巧,会做鞋,还会打毛衣。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年轻的时候没事干嘛。”
应该说,潘舒亚是一个运气不错的人。他出生在一个不错的家庭,父亲是干部,母亲是教师。这样的条件,使他即使双腿因儿麻后遗症严重残疾,也可以从高中毕业,而且可能早在1978年就自己开起一个修理铺。
修理铺的规模很小,当时也就修修收音机、钟表之类的小件儿。但因为与顺安镇的广播站有合作关系,生意还不错。
1986年,潘舒亚认识了一个铜陵市广电局下属的家电服务部的朋友,受到启发,自己开了家家电小商店,这一开就开了几十年。那时商店是真“小”,10来个平米的门面,货要每天去拿,拿多了就放不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但生意还是渐渐走上了正轨。按他自己的估计,现在的店要是出手的话,有个百来万吧。经营面积200多平米,一年盈利十几万元,一家人顺顺当当地奔了小康。
潘舒亚卖家电是认品牌的。他几乎把国内比较流行的大牌子卖了个遍。现在店里摆的,也都是些名牌。谈起这点,连谦逊的潘舒亚也不禁显出点骄傲的神色。他说,大牌子主要是质量有保证,售后有服务。卖杂牌子,对自己不好,对消费者也不好。这么多年,他卖出的货基本上做到零投诉,他的店也被当地工商部门评为诚信单位,还成了目前家电下乡的定点单位。
潘舒亚很感谢残联在他经营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他说,当初购买经营房的时候,县残联可帮了大忙。这处经营房属于一个农具厂,开始是租的,签的租房合同里有一条,就是出租方如果要卖房的话,要优先卖给承租方。但是这个厂不幸倒闭,结果把这处房产抵债抵出去了。县、镇残联就去协调,后来县里研究,觉得还是要照顾一下残疾人,这个经营场地才算保住。
潘舒亚表示,一般来说他不好意思找残联。那么多有困难的人,都要靠残联帮助。如果自己能照顾自己,就尽量不要找国家麻烦。
“想想办法,也不是不可能的。” 潘舒亚总结道。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