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谱写有温度的幸福德育“三部曲”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幸福德育工作小记

2022年10月09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22年第10期

文/图_丛子伟

超市大采购.JPG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重点打造“劳动+幸福德育”融合课程,图为老师带着学生到超市,通过逛超市买东西,体验生活。

残疾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的重要塑造期。受残疾影响,不少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和“幸福指数”都比较低,急需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帮助。针对这一现实,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中山特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并将幸福德育作为中心工作推进,通过打造阳光博爱的教师团队、开展因校制宜的实践活动、建设互助友爱的家长团队“三部曲”,打造有温度的幸福德育“中山特校模式”。

打造阳光博爱的教师团队 夯实课堂教学

师德是立教之本,教师的德行修养决定德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中山特校从教师入手,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博爱奉献、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山特校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月系列活动、优秀教师表彰评选等活动,树立师德楷模,弘扬榜样力量。积极组织各类弘扬正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及各类文体、工会活动,切实解决教职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困难的同时,提升教师从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中山特校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室沙龙、学科德育论坛等活动,重点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中山特校重点打造“劳动+幸福德育”融合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懂得感恩知福,接受幸福德育的熏陶。九年级六班智力残疾的小镔,是全家人宠爱的宝贝。在学校吃午餐他总是挑食,一顿饭吃完桌上到处都是他丢弃的食物。劳动课时,老师亲手教他如何播种、翻土、拔草、除虫和浇水,并耐心地告诉小镔:“我们每天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劳动得来的,所以一定要珍惜食物,不要浪费。”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老师教孩子们煮面,特意加入了小镔种的青菜。青菜面煮好后,小镔兴高采烈地请同学们品尝,并将面条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身体力行的“劳动+幸福德育”融合课程很快发挥了作用,没过多久,小镔再也不是曾经的“浪费大王”了,还被同学们评为班级的“光盘行动”小标兵。

开展因校制宜的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是践行幸福德育教学工作效果的重要举措,中山特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从快乐中接受幸福德育教育。

中山特校利用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各种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母亲节来临之际,老师先给学生播放母亲孕育、养育孩子的图片或视频,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和妈妈相关的话题。“我的妈妈最辛苦,每天都很早起来给我做饭”“我的妈妈最勤快,每天都做各种家务”“我的妈妈最善良,总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谈论妈妈的时候,老师趁热打铁给大家讲述妈妈的伟大和艰辛,并鼓励孩子们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份节日礼物。一个精心装饰的相框,一个自制的手工摆件,一张节日贺卡……当孩子们回到家,给妈妈送上惊喜的礼物时,很多妈妈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幸福德育课堂。活动得到了诸多积极响应,不少家长都向老师反馈:孩子开始主动做家务了、孩子知道和家人分享了……孩子发生改变的那一刻,就是幸福德育教育取得成效的时刻。

中山特校面向聋生开设了“图说影社”摄影社团,每逢传统节日都会组织学生游园踏青,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前,老师都会在班会课、思品课上通过视频和图文资料展示地方民俗文化、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等,孩子们对家乡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后,然后再有计划地带着他们到景点进行实地采风,鼓励学生通过摄影捕捉、记录身边的真善美,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接受幸福德育教育。一次采风结束后,摄影社团成员聋生小林给老师发了一段文字:“这次采风,让我发现了身边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爱我的家乡中山,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实在是太幸福了!”

建设互助友爱的家长团队

家庭是幸福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山特校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网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定期开展幸福德育主题沙龙,邀请专家、骨干班主任、家长代表相继作为主讲人开展培训,引导家长提高对孩子幸福德育的重视。每年的新生入学家校见面会是家校协同开展幸福德育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山特校邀请家长代表作幸福德育专题交流,不仅分享自己的孩子在特校成长的点滴,同时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子方法和强调家庭幸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更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人。”家长代表、二年级智力残疾男孩小铭的妈妈呼吁家长们作为特殊儿童家长,不仅要学会合理化自我减压,还要有意识地塑造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心态,由此给孩子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提升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她的发言,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同和肯定。

学校发挥家长互助会示范引领的作用,持续开展困难学生及家庭的帮扶活动,家长代表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78岁的梁婆婆一家,除了老母亲智商正常,其余5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中山特校家长互助会的家长和孩子们第一次到梁婆婆家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震惊不已:厕所只有一张破帆布和一个大坑,房外空地上架起了一个摇摇晃晃的炉子就是他们家的厨房。家长们当机立断,立刻在互助会微信群里为梁婆婆一家筹款。很快,五元、十元、几百乃至几千,数额不等的善款纷纷转了过来。不少学生听说父母捐款,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三年级脑瘫儿童小颖让妈妈一次性把她攒了三年的压岁钱都发了过来:“我也想尽一份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梁婆婆家改造一新的卫生间和厨房就在众人爱心的助力下修建完成了。

通过家长互助会组织的类似的爱心活动还有很多,家长以身作则的德育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们也乐于参加这样的爱心公益活动。现在,中山特校家长互助会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到梁婆婆家做公益活动。打扫卫生、洗菜做饭……做多做少不重要,重在“予人温暖、收获幸福”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有双向德育教育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