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郭建龙 张文耀 范晓娟 贾熙
家住大荔县赵渡镇严通村的肢体残疾人王大爷今年80多岁了。3年前他因为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卧床不起。家人觉得王大爷需要一辆轮椅,不过村里的康复员却认为,王大爷的情况通过康复治疗和锻炼可以减轻残疾程度,相反配发轮椅后缺乏锻炼,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建议下,家人帮助王大爷进行康复锻炼。几个月过去,王大爷已经可以拄拐行走,生活能够基本自理了。“多亏了康复员,人家是专业的,不然我现在只能躺在床上了。”王大爷经常对村里人这样说。
王大爷的康复得益于这几年大荔县残联开展的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精准康复服务,大荔县残联在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精准康复专家团队三个着力点上下功夫,构建两个服务平台(即一个精准康复服务专业机构平台和一个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前沿平台),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即“3113网格化工作模式”),全力推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进村、进社区、进家庭,让残疾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专业康复服务。在这里,着重介绍两个平台。
先说说专业平台。大荔县残联以专业化、类别化、精细化为落脚点,培育一批服务质量高、服务特色突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专业平台。根据中国残联的要求,大荔县残联结合本县实际情况,以现有的各类康复机构为重点,着力加强学科、能力、设施建设,努力让残疾人享受到更优质的康复服务。为此,县残联以3家公立医院为主、4家民营医院为补充,分类别确定了专业化程度高的县级康复服务机构,承接镇(街道)卫生院转介过来的有白内障复明手术、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同时,成立了县残疾人康复协会,吸纳专业机构、专业人才入会,确定理事41人、会员167人,指导、培训县域内的康复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有效地提升了专业机构的康复服务水平,增强了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
再说说前沿平台。大荔县残联充分利用基层卫生院康复工作低投入、广覆盖、快捷便利的鲜明优势,依托全县26个镇(街道)卫生院和298个村(社区)卫生室,构建了以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前沿平台。县残联从行政推动、残疾筛查、签约服务三个环节,为各前沿平台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同时,为了让精准康复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县残联从各个方面对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提出要求。一方面,从落实政策文件、组织考核、兑现经费等方面明确对镇(街道)和基层残联的要求;另一方面,从入户筛查、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康复服务、及时录入上报等方面对康复团队提出要求。
专业平台与前沿平台“无缝对接”,残疾人康复服务获得感大幅度提升。2018年以来,大荔县累计为37689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与20563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签约并开展上门康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96%以上。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残联)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