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四川省南充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三个关键问题

2020年04月13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20年第4期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在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如何联动,各方资源如何整合,以及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如何提升等,是各地残联在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工作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期推出四川省南充市相关做法,或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一些答案。

4F2666A645B3E860D3DA6B01A8C04DD7.jpg
近几年,南充市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力度,每天为在机构进行训练的儿童发放生活补助,还为特困家庭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住宿。

文_李会全

南充市总人口729万,其中残疾人55.1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57%。残疾人占比高,康复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南充市残联充分认识到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坚持把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探索创新康复服务举措,针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中涉及到的部门联动、资源整合以及专业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南充市残联总结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部门如何联动?

为推动各部门协同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有效推进,南充市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市残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部门责任定位准确可行,各部门共同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按照上述职责分工,也建立了相应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

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各级残联牵头,卫健局、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配合,依托南充市两家三甲医院等优势资源,成立了由相关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为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成效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市残联加大对残疾儿童生活救助力度,每天为在训残疾儿童发放5元生活补助,为特别困难的家庭提供免费住宿,并为在训残疾儿童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卫健局和残联共同筛选出条件较好的康复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并组织基层卫生站开展残疾儿童的筛查、预防工作。市民政局在部分有条件的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中对100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项目,并把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纳入低保;市教育局协调康复机构附近的学校吸纳学龄残疾儿童免费入学,确保康复与读书两不误;市人社、卫健等部门加强协调,将29个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并提高脑瘫儿童医保报销比例5%。实施康复项目医保报销以后,报销比例在55%~80%左右。

资源如何整合?

南充市为了整合利用现有医院、残联康复中心、社区卫生站和社会康复机构等资源,积极探索康复机构运行新模式,以确保残疾儿童康复项目落地实施。一是采取定点委托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康复机构。以定点委托方式执行的任务,在年初各县(市、区)残联自行选择符合要求的定点服务机构,签订委托责任书进行委托训练,明确项目实施数量及经费标准,同时尊重残疾儿童家长意见,选择服务好、康复效果好的康复机构,鼓励就近就地接受康复服务。规范项目运作流程,严格审批,报市残联备案。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执行的任务,以县(市、区)残联为购买主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社会化服务机构作为承接主体。2016年,南充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政府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服务机构。二是签订协议规范收费行为。2013年,市残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和规范管理康复机构的意见》,对各县(市、区)残联如何实施好重点康复项目、费用如何结算、康复机构如何操作以及康复效果等,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为各类康复机构的高效合作奠定了基础。

专业能力如何提升?

南充市坚持把提升残疾儿童康复人员技术水平、强化残疾儿童康复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一方面,加强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残疾儿童康复政策和残疾儿童康复业务实用管理技能为重点,加强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从2011年至今,市残联每年都分批次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业务培训、进修学习和学术研讨活动,组织康复机构负责人、技术骨干到中国残联康复研究中心、四川省“八一”康复服务中心等单位参观交流学习,外训人员累计达100余人次。同时,加强对康复机构管理人员有关政策、法规知识的培训。2018年,市残联聘请市财政局、民政局、国税局专家,对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了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非企业组织所得税税收政策、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等专题培训。

另一方面,加强对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养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市残联先后邀请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等单位的知名专家教授,为全市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进行现场评估指导。2017年,市残联完成了“1000名残疾儿童、1000名家长、100名师资”的培训,还与香港复康会四川分会康复指导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对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常态化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近年来,市残联每年都要召开康复工作推进会,对康复工作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康复管理骨干及专业人员,有效提高了康复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促进了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加强对残疾人亲属实用技能培训。受助残疾儿童到指定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评估后,由康复机构制定“一人一策”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培训。以普及重度残疾人护理技能,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知识和便于残疾人家庭掌握的实用康复方法为重点,培养残疾人亲属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能力、日常护理的能力和营养配餐的能力等。近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期,培训亲属3000人次。

通过一系列努力,南充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逐渐显现实效。近五年来,共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5291人次。全市现有0~12岁残疾儿童4603人,目前有康复需求的2500人,有1100名残疾儿童在训,康复救助率约为44%。有40%的残疾儿童通过实施康复救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制教育,8%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进行融合教育。所有项目实施有效率均在90%以上,家长满意度在98%以上。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普遍减轻了功能障碍,提高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残联)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