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颢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区残疾人心理行为康复训练中心主任
作者邮箱:AHL1889@126.com
文_刘颢
随着共享单车等共享产物的兴起,“共享经济”一词备受社会关注。2018年1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残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的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实验,催动着辅具市场走入“共享经济”时代。
说起来,辅具租赁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各地多有尝试。但在残疾人居家辅助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执行和辅具配发应用过程中,残疾人对辅具应用的需求、现行辅助政策、辅具租赁的具体操作过程之间始终存在着挥之不去的矛盾。如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辅具应用需求?怎样形成多元化的残疾人辅具服务供给模式?本期“康教观察”栏目以北京市的残疾人社区辅具租赁为例,为探索总结“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工作的落地实践,提供了一份有益的经验。
典型案例
北京市东城区肢体残疾人超过残疾人总数的50%,为2万人,其中7000多名是重度残疾人,近半数接近高龄。高龄残疾人对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护理条件、降低护理风险、移动出行、融入社会的辅具需求量很大。但是,有些辅具只适合阶段性短期使用,购买之后淘汰率很高;有些辅具价格昂贵,普通家庭尤其是困难家庭较难接受。因此,辅具租赁市场具有强的市场需求。但辅具租赁行业总体发展杂乱且缓慢,并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在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过程中,少用户担心辅具的卫生安全隐患,康复辅具租赁又缺乏相关服务规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自2016年开始,北京市东城区残联于2016年率先在残疾人辅具租赁使用上探索了新的途径,形成了一套立体化的自主管理经验。
辅具租赁服务体系不同于传统的社区辅具租赁站,不再是单一租赁服务。在东城区专业服务机构的辅具租赁服务过程中,探索实现了系统化立体化服务,解决了辅具租赁“三大痛点”。
首先是租赁服务实施过程中利用专业化辅具服务机构,深入社区、家庭评估使用需求、制定辅具租赁方案,提供使用保障,避免因辅具选用不当或者使用中出现问题造成的二次伤害和护理风险发生。在操作层面上,由专业辅具服务人员为每位租赁辅具的残疾人建立辅具租赁服务档案,记录评估及使用情况,对辅具租赁使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特别是康复类辅具,服务人员可以根据档案记录的使用情况,定期指导残疾人的辅具更换或者回收。设立辅具租赁服务热线,使用者或其家属在辅具使用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热线咨询。在卫生安全问题上,对到租赁期辅具实行上门回收并进行回收辅具的消毒维护保养,使残疾人不出家门就能使用到适合自己的安全辅具。
观察者说
中国有2亿多名老年人、8500万名残疾人,是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
残疾人日常生活或护理照料过程中,经常同时使用多种辅具或阶段性使用功能辅具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照料标准、降低护理风险和解决移动出行等问题。
而随着残疾人日益高龄化、身体功能进一步退化,生活从自理到半自理、不自理状态加速转化,与他们共同生活的父母也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一个家庭多人要借助辅助器具、康复设备、护理用品辅助持续生活的状态,也加剧了家庭生活支出,增加生活压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就是为了创新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模式,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提高人民群众通过租赁方式配置康复辅助器具比例,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复合型辅具服务需求。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东城区在社区辅具租赁流程、管理、服务标准等方面,已形成系统规范。建立了服务配送车、消毒车间、辅具评估人员、维修人员、库房管理人员、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服务中不断总结经验,已形成成熟的辅具服务团队,实现了辅具租赁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租赁辅具的流转层面,从辅具租出、回收、消毒、检修、入库待租都有专门的管理流程,各步骤有单据跟随,相关服务人员签字,做到辅具周转安全高效,无遗漏消毒检修、无问题辅具流转的情况。规范化的辅具租赁服务有利于保障租赁期间的使用安全、避免无效占用,扩大了辅具利用的效率,避免残疾人发生二次伤害和延缓身体机能的退化时间,把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辅具的租赁利用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了政府财政和个人的支出,推动了养老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残疾人社区辅具租赁服务的框架搭建和实践过程中,理念创新应放在首要位置,在各地区辅具政策的基础上,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评估、循环利用的服务实践与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市场需求与社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结合起来,解决居家康复、居家照护的辅具需求,完善辅具个性化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在安全、专业基础上实现辅具的循环利用,节省政府资金。
在引入社会专业机构承担社会服务项目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社会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东城区辅具服务机构“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在多年的服务实践中,对辅具租赁服务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辅具租赁规范服务手册》,对租赁各环节流程进行了初步规范,也为下一步深化辅具租赁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辅具租赁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都较为突出,体现出服务周期长,服务范围分布面广,辅具种类多等特性,因此在服务实施过程中,要以专业辅具技术人员的精准评估为基础,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受益人及辅具方案,租赁服务优先贫困残疾人群体,租赁过程中要强化辅具产品全程服务、全程监管,做到公平和可持续性发展。
社区辅具租赁模式,不但使残疾人在专业评估及使用指导下选用辅具,而且满足了残疾人多样的、个性化的辅具需求,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使他们的家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使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得到良性循环。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