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天顺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特殊教育重任在肩。加强学前融合师资培养,打造学前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是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前融合奋楫扬帆正当时
学前特殊教育和普通学前教育应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一方面学前特殊教育很难超越学前教育的一般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学前特殊教育也不应滞后于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我国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肯定地讲,学前教育这一轮跨越式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保障。国家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时,就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正在实施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国家确立了“到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目标,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鼓励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班),尽早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目前,各省区市的具体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学前特殊教育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特殊教育重任在肩。加强学前融合师资培养,打造学前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是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内容。图为融合幼儿园的老师为听力残疾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图_徐俊星)
学前融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现代化、乃至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发力,正当其时,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就是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
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刻不容缓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推进学前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认知、资源整合、政策调控、事业发展等众多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围绕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国家正在实施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确定了一个倾斜、一个任务、一个关键和一个保障,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将我们的工作全面融入发展提升计划,应是加强学前融合师资培养顶层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个倾斜”,就是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包括: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优化招生结构,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在这个总的框架中,需要我们根据学前特殊教育相对滞后、特殊学前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显著偏低的实际,把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予以支持。
“一个任务”,就是培养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包括:培养适应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职业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加大特殊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培养力度等。在这个总任务之下,培养一大批适合学前融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需求更为迫切,难度更大,困难更多。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学前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尊重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个关键”,就是师范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包括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列为必修课的比例等。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即将进入学校的教师,初步具备较为全面的特殊教育知识;要为学校培养特殊教育的专门人才。与这个要求相一致,每一个即将进入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初步具备较为全面的特殊教育知识;幼儿园也应该具备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专门人才。我们师范类专业尤其是幼儿师范类专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关键,下足力气,做好这篇文章。
“一个保障”,就是纳入师范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落实教师资格考试中含有特殊教育相关内容要求等。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师范院校,做不到这一点,在师范专业认证中就会碰到困难;作为一个即将入门的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在取得职业证书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麻烦。我们相信,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也会在这个整体要求之下,得到更好的保障。
把握“三要点” 师资培养莫跑偏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单独列章阐述,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认真分析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需求、经验和挑战,我们不难发现,学前融合教育具有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属性,而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正在担当着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角色,我们需要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入思考、全面谋划。
一要深刻理解教育优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培养学前融合师资摆上教师教育的重要位置。
二要高度重视学前融合的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以高水平的科研促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建设好教师这支关键队伍,始终把提高质量摆在学前融合师资培养的重要位置。
三要整体提升幼儿教师、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政治经济生活待遇和职业吸引力,创新和落实普惠加特惠的各项政策,引导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学习和从事学前融合教育。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