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美国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安置研究

2018年03月14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18年第3期

文_左娟娟

教育安置就是依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程度与个别需要而做出教育上的不同对待。美国自1990年修订《障碍者教育法》以来,将孤独症列入享受特殊教育服务的范围内,学前孤独症儿童可享有免费且恰当的公共教育的权利,包括教育指导及相关服务。由于相关立法的完善和对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视,美国3-5岁的学前特殊儿童(包括孤独症儿童)大多在普通托幼机构内接受保育和教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也表明,早期融合既提高了融合教育环境中正常儿童对孤独症儿童的接纳程度,也使其能够享有与健全儿童同样丰富的教育经验。

学前阶段特殊儿童的八类教育安置模式

1998年,美国教育部专门为学前阶段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设计了新的分类系统。一是早期正常教育环境,指特殊幼儿在为正常幼儿设计的教育方案中接受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二是早期特殊教育环境,指特殊幼儿在专为特殊儿童设计的、安置于正常教育机构或其他社区环境的教育方案中接受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三是部分正常和部分特殊的教育环境,即上述二者的结合;四是在家中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五是隔离学校,指特殊幼儿在专门为特殊儿童设立的非寄宿特殊学校中接受教育和服务;六是寄宿机构,指特殊幼儿在专门为特殊儿童设立的寄宿机构中接受教育和服务;七是家庭外的巡回服务站,指特殊幼儿在学校、医院门诊等地方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八是逆向主流环境,指特殊幼儿在主要为特殊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案中接受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这类项目需要至少包括50%的正常儿童。

学前阶段特殊儿童融合的三个层次

2006年,美国教育部的特殊教育计划办公室建立了数据责任中心,在提供关于学前特殊儿童安置环境的数据时,将融合水平与以上8种教育安置模式相结合,学前融合教育的水平由特殊儿童在正常教育环境的时间决定,分为如下层次:一是全融合,即特殊幼儿在正常教育环境的时间超过80%;二是部分融合,即特殊幼儿在正常教育环境的时间在40%到80%之间;三是非融合,即特殊幼儿安置在与正常儿童隔离的环境,包括分离班级、学校、寄宿机构、家里和服务提供站。

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安置方式的成效

目前孤独症幼儿的学前融合工作已取得几乎一致肯定的结果,孤独症幼儿进入普通班级后,智力和语言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功能性沟通、社会互动技能和游戏技能均有显著改善。此外,通过提高健全儿童对孤独症的认识,教给相应的社交技能,可间接提高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时间、社交和游戏发起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来自健全伙伴的接纳与欣赏,也会增加孤独症儿童在主流环境的参与程度。

学前阶段被认为是孤独症儿童最佳的融合时机。美国为孤独症学前儿童提供不同的机构和多种的安置模式,包括正常教育环境、特殊教育环境、部分正常部分特殊环境、专门为孤独症幼儿开设的学校、寄宿机构、巡回服务站等,很值得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借鉴。专家与家长可以根据孤独症的个体特征、教育需求,为孤独症幼儿选择不同的教育和训练机构。这不是简单地在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二选一,而是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服务和安置方式。安置应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项目的特点。此外,将孤独症儿童安置于融合环境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每学年对每个孩子的安置至少重新考虑一次,以便根据他们的适应情况进行及时调整,重新增补缺乏的支持策略,或者选择其它的教育安置环境。正因为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自身的特殊需求,教育目标不尽相同,相应的教育安置环境也多样化,所以融合教育并不一定符合所有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求,应在对孤独症幼儿进行专业评估之后,决定其最适合的安置形式。随着认真考虑每个儿童的需求、挑战和优势,已有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更清晰的实证指导。

(作者单位:上海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