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邹酬云
辅助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孤独症儿童正确反应可能性的教学策略。由于孤独症儿童正确反应和正确理解的能力较差,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提高其反应的正确度,辅助策略的应用必不可少。
一、辅助有哪些类型?
根据介入程度的不同,辅助从高到底依次可以分为全肢体辅助、部分肢体辅助、手势辅助、示范辅助、文字或图片辅助、口语辅助等类型。
以教儿童洗手为例,全肢体辅助是指手把手教儿童完成洗手的全过程;部分肢体辅助是指帮助其完成洗手的部分动作,剩下的由儿童自己完成,如将儿童的手挪到香皂盒旁,然后由其自己抹香皂;手势辅助是指用手指一下某个物品,如毛巾,提示儿童接下来该擦手了;示范辅助是指在儿童洗手前先示范一次洗手的流程,让其进行模仿;文字或图片辅助是指将洗手的流程用文字或图片呈现出来,让其按照流程的提示来洗手;口语辅助则是指在洗手时给予口语提示,提示儿童接下来该做什么,怎么做。
二、如何有效实施辅助?
1. 辅助实施的程序
①从高到低的辅助程序
亦称无错误教学法,是指在回合式教学中,教师发出指令后,立即给予辅助,不给其错误反应的机会。
案例1:在“认识飞机”的活动中,教师请孤独症儿童从装有玩具汽车、飞机和船的盒子中拿出飞机放到桌上。起初,因该儿童识别飞机有困难,教师会在给出指令后,立即用手辅助儿童拿出飞机放到桌上,当儿童适应后,教师加入了手势辅助,在发出指令后用手指一下飞机,让儿童拿出来,当儿童能根据教师的手势辅助正确拿出飞机后,教师开始加入口语辅助,并逐渐撤离手势辅助。
②从低到高的辅助程序
亦称错误纠正程序,是指在回合式教学中,在要求儿童独立完成指令的阶段,儿童却对指令无反应或反应错误,故对其进行辅助。在辅助时,需要按照介入程度,从低到高进行试探,以确定应该采取的辅助类型。该辅助程序主要用于矫正某个已经存在的错误行为或无反应行为。
案例2:教师请一名孤独症女孩将乐高积木放到红色的盒子里,但她三次都把乐高放到装雪花片的黄色盒子里,于是教师对其进行辅助,先尝试用手势辅助,在发出“请将乐高放回红色盒子里”的指令后,用手指一下红色的盒子,女孩无反应,于是教师重新发出指令,并进行部分肢体辅助,引导女孩走到红色盒子前,独立将乐高放入了盒子里,于是确定辅助的起点为部分肢体辅助。
2. 辅助实施的要点
①辅助要及时,让儿童体验成就感,提高活动的参与度;②辅助需要与强化结合使用,若儿童在辅助下作出了正确的反应,就应给予强化;③辅助的运用要坚持介入最小的原则,当儿童能做出正确反应后就应该及时转换辅助类型,降低介入的程度;④辅助要有计划地撤除,以免让儿童形成对辅助的依赖。
三、如何撤除辅助?
辅助如不撤除,会让儿童形成依赖,使其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因此,辅助的撤除是必要的。撤除辅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高到低逐渐减少介入的程度。当儿童开始能理解指令时,就应该降低辅助的介入程度,从最开始的全肢体辅助逐渐变为半肢体辅助或手势辅助,再慢慢减少为言语辅助,直至最后完全撤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小知识:
回合式教学
辅助常被用于回合式教学中,是回合式教学的重要部分,那什么是回合式教学呢?回合式教学是应用行为分析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把一个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又分为多个回合,每一回合包含“刺激—行为—结果”,并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具体而言,有六个步骤:①吸引注意力;②发出指令;③辅助;④反应;⑤强化;⑥暂停(回合结束)。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