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评估

2017年07月14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

孤独症现已成为一种高频出现的,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患。关于这种病症的致病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孤独症迄今为止病因不明且不可治愈,只能通过早期干预来帮助孤独症儿童。本栏目的开设就是希望能够从孤独症儿童教育的角度,以问答的方式,对相关的筛查、评估、教育的方式方法予以解释和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儿童孤独症这一疾患形成更为科学、理性的认识。

文_ 邹酬云

一、为什么要做教育评估?

作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活动的起点,教育评估是为制定适宜的教育计划或干预计划服务的。由于孤独症儿童在言语和沟通、社交等方面存在问题,并表现出兴趣狭窄或刻板重复的行为,需要对他们的认知、言语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有助于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状况及其独特的思考和学习方式,帮助教师确定他们的特殊教育需求和希望他们发生改变的行为,找到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和符合其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二、不同阶段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评估工具有哪些?

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目前较为常用的教育评估工具有美国学者邵普勒及其团队开发的《心理教育量表》,适用于6个月〜7岁的孤独症儿童,分为发展性测验和适应不良测验两部分。发展性测验用于评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包括感知觉、运动和认知等领域的能力,适应不良测验用于测量孤独症症状的严重程度。马克·桑德伯格开发的《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也使用广泛,适用于语言行为能力为4岁正常儿童能力水平的孤独症儿童。它包括5 个部分:里程碑评估(评估儿童的语言行为能力)、屏障评估(评估儿童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转衔评估(评估适合儿童的学习环境)、评估项目分析以及个别教学计划建议。对学龄孤独症儿童,国内较为系统的本土化教育评估工具是《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根据中国学龄阶段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点关注核心领域和技能,对优势和劣势进行生态化的评估。其评估内容涉及感知觉、运动能力、情绪管理、常规执行、兴趣与行为、社会交往、言语沟通以及认知与学业等八大领域,能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孤独症学生的个体特点,从而更好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

三、怎样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极有可能出现对评估指示不理解、语言能力不足难以给出充分的语言反馈、缺乏社交动机而难以对评估者保持注意等问题。为保证评估的有效性,可以使用以下几点策略:①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②观察评估过程中孤独症儿童的行为;③调整评估环境:可以选择在家中评估、评估时允许家人陪伴;④使用视觉材料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评估的指令和要求,提高参与度;⑤使用强化物增加孤独症儿童参与评估的动机;⑥调整评估项目的顺序。(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

孤独症的核心障碍表现为社会交往缺陷和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模式两方面。社会交往缺陷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薄弱,没有正常的交往性语言,不能恰当地利用语言、表情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很好地与同龄伙伴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在发起和回应社会互动、维持眼神对视、分享物体和活动以及对他人情感等方面存在困难。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模式是指刻板行为,包括刻板和重复地身体运动及摆弄物品,强迫性或仪式性行为,坚持环境和日常活动的不变性,限制兴趣和自伤行为等。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