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马小菡
山东省青岛包头路小学高级教师,有多年融合教育经验,曾获全国优秀美术辅导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
在我们学校,有几个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他们反应迟钝、孤僻自卑、成就感低、与外界交流有障碍。怎样做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真正接纳学校、老师与同学,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我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做了以下尝试:
爱是一切融合教育的基础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它强调“有意义地融合,共同成长,主动地改变”。自闭症儿童有很强的可塑性, 学校是获得经验最重要的场所, 教师要为他们创设健康的环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同伴之中,保证融合教育的有效性,而爱是一切融合教育的基础。
六年级的小程在生活中总是受到嘲笑,所以对任何人都不亲近。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走到他身边,与他握握手,送上我的微笑与大拇指,给他以鼓励;上课时,对小程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表扬,给他以信心;课间休息时,我与他一起跳绳一起聊天,给他以关爱。慢慢地,小程对我打开了心房,他会主动和我微笑、打招呼,虽然话语不多,但我可以感受到他对我的喜爱。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学的关爱、团结和帮助能给自闭症儿童强烈的潜在影响。为了缩小自闭症儿童在学校、社会适应等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距,我倡导“协伴教育”,采用“同伴指导,互相协作”的教育方式,专门为小程成立了“爱心伙伴”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在学习和生活上对他实施帮助。小程生日那天,班里其他同学把准备好的生日礼物送给他,小小的礼物承载着同学们的真诚与关爱。慢慢地,小程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消除孤独、感受友爱,在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
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的不同
融合教育不是追求在普通环境中一起同步,更强调的是尊重每个个体的特点和不同需求。自闭症儿童的发育速度较慢,接受能力较弱,如果教师不强调个别化教学,随班就读就会变成“随班混读”。经过实践,我发现绘画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打开一条和外界交流的通道。
绘画是这些“星星的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他们不只是在画具体的物体,更是在画自己的感受。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别教学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目标太高了打击求知欲,太低了引不起兴趣。我充分研究他们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接受能力,结合教材特点,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为每位学生制定出近期、中期、长期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到人,因人而别,因能力而别,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
一年级的小强不喜欢用线画具体物体,但是对色彩比较感兴趣。我改变教学思路,不再刻意教他画画,而是引导他通过触觉感知,将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体会美术带来的乐趣。在讲《春天的色彩》一课时,我把红、橙、黄等多种颜色依次摆开,让小强用手掌蘸颜色印在纸上变成花朵,通过变换不同的手形,纸上的花朵越来越多;然后再用喷壶喷洒绿色做草地,抖动笔甩颜色当雨滴,看到点点色彩在纸上渲染开来的变化,小强变得兴趣十足,不一会儿一幅独特的作品就完成了。捧着自己的杰作,小强开心得又蹦又跳,从此以后他爱上了美术课,每一幅作品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色彩感受力。
忌用一刀切的评量标准
美术课堂教学应具有包容性,而不是排他性,每一位自闭症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中,教师应尊重自闭症儿童,启发他们内在的主动性,引导隐藏的独特性,放手让他们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记得上《好吃的水果》一课时,有学生高声说:“老师,小强把苹果涂成黑色的了!”“你涂的是什么呀?真难看!”同学们的目光马上投到小强的身上,纷纷跑过去看他的作品。我开始一惊,看到这场面,马上走到他面前,问:“你为什么把苹果涂成黑色的呀?”他慢吞吞地说:“黑色的不能吃。”我慢慢引导他说:“哦,你是不是感觉水果娃娃生病了,所以不能吃?”他点了点头。我马上对学生说:“同学们,水果坏了是什么颜色呀?”“水果坏了就是黑的。”“对呀!小强的想法真奇妙,他画出了自己对水果独特的感受,大家鼓掌祝贺他,老师要奖给他一个小五星!”小强接过五星左看右看,开心得贴在了衣服上,他那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笑容,感染了每一位学生。
融合教育强调在普通环境下营造特殊支持的小环境,以实现普通环境中的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结合。我们尊重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不仅要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也要有合宜的评量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