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昌平残联张小萍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改善其生活状况、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方式。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全国各省市制定并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就业办法的实施,动员了全社会力量来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获得更多就业培训机会,提高其就业技能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残疾人就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促进我国残疾人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旨在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来探讨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一、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
受社会歧视或残疾人自身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1、残疾人“挂靠”就业现象:经残疾人和用人单位的特殊“沟通”,残疾人在该单位不用上班,单位每个月发给其一些基本工资。这样用人单位就解决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任务,但这样做,残疾人没有得到真正就业,也就谈不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其自身价值就无法得到实现。
2、用人单位以缴代置现象:用人单位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替代安置残疾人就业义务。很多用人单位从考虑到残疾人自身的工作能力及管理的便捷性问题宁愿交钱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就业。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对残疾人的歧视观念。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的原则是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作为代偿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顺利发展,现实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使得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难度加大,无法实现通过就业达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影响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质量,偏离了政策的预期目标,使按比例就业成了按比例“救济”,偏离了按比例就业制度的初衷。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之间缺乏建立雇佣关系的有效途径及对残疾人的有效管理方法。用人单位缺少对残疾人工作能力及对其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分析,他们常常制定执行健全人的工资薪酬与福利,缺少解决残疾人就业具体实施方法;其次是制度上不够健全完善,缺乏对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服务监督措施及岗位补贴绩效管理措施。
三、用人力资源理论推进创新残疾人就业
我们应从残疾人人力资源管理新视角出发,探索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残疾人就业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推进创新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联合会的职能是服务、代表和管理残疾人,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桥梁和纽带的一端是残疾人,另一端是社会各行政、事业、企业等团体。残联如何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1、建立一支专职的人力资源干部队伍
为科学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理论与残疾人就业实践相结合,各区县残联基层部门应建立一支人力资源干部队伍:队伍由6-8人组成,成员由50%专业人力资源师(有经验的)和50%职业指导师(残疾人工作者)组成。这支队伍深入用人单位调查研究和协调指导残疾人就业实践。
2、选取代表性用人单位进行研究和分析,开发残疾人岗位,实现对就业残疾人的管理
服务业选择商场、超市(工作岗位职责要求技能性低,容易适应,面向大众);制造业选择流水作业(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单一,方便易学),行政事业选择教育系统(90年代安置很多残疾人)。作为研究实践单位。
派出这支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入驻实践单位,了解该单位具体工作程序及岗位类别,开展工作分析,提取工作岗位信息,发现残疾人岗位。在详尽调研基础上职业指导师按照岗位要求组织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残疾人求职及技能等级数据库为用人单位推荐配备合适的残疾人;人力资源师协助用人单位制定岗位说明书及协议书,协调用人单位与残疾人双向选择成功,并协助用人单位做好人员录用、联络、登记备案等工作,人力资源是还要定期协助用人单位跟踪残疾人的工作状况,了解残疾人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的考核,绩效分配等情况,了解残疾人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分阶段的帮助残疾人实现他们的需求。协助用人单位用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做好已就业残疾人日常管理。
3、拓展推广成功经验 普遍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拓展了深度,接下来要增加宽度,即:分解第一支成功的人力资源师队伍,其中的一名人力资源师和一名职业指导师带领新的队伍向其他行业的用人单位开展残疾人岗位开发,也是巩固前阶段工作成果,举一反三,通过典型示范快速普遍推广。不仅会逐渐排除“挂靠”,“以缴代置”现象,也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最终不仅在就业残疾人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更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用人单位科学合理安排残疾人。
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残联作为桥梁和纽带,普遍展开探索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工作方法,才能推进创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