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姬文平
脊柱侧凸症的现状
我国目前约有500多万青少年患有脊柱侧凸症,且每年还在以30万的速度递增,发病率为2〜3%,也就是说大约每100个孩子当中就有2〜3个潜在着脊柱畸形的问题,这已成为继近视眼、心理健康之后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第三大问题,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这个危害花季少年健康成长的“隐秘杀手”所带来的伤害与造成的后果决不亚于前两项。脊柱侧凸症多发于6〜14岁的青少年。我们知道,在此期间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快、易出现畸形症状的时期。脊柱侧凸症是畸形中的一种,常常会随着患儿身体的发育而明显发展,特别是在女孩初次月经时会有较大程度的加重。据资料统计,女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事实上,脊柱侧凸症并不是一种特别罕见的怪病。造成其高发病率的原因除了对该病缺乏基本常识外,也与人们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关。首先,是一些年轻的家长对孩子在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发生的变化重视程度不够,常常误认为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比如说,孩子上学所背的书包太重或因个子高而不自觉的低头等,即使发现孩子身体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异常,也错误地认为这种侧弯现象会随着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而自行矫正。另外,还有很多孩子自己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却因为害羞而不敢告知父母,没能及时进行诊断,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了一些患有脊柱侧凸症的青少年的病史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其次,是由于大家对脊柱侧凸症的危害性认识相对不足,科普宣传欠缺,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科学普查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导致对此病的认知度不够。因此,我们呼吁那些年轻的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注意、关怀孩子的成长,要了解一些脊柱方面相关的医学病理知识,以免影响孩子的成长而造成终生遗憾。
脊柱侧凸症的预防
脊椎侧凸症最常发生在6〜14岁的青少年,这是因为这时候的青少年在迅速长高,在这一时间,有脊椎侧弯的青少年多半没有症状,容易被家长忽略。家长须督导青少年正确站立、坐立姿势,并且注意走路的步态,查看足弓是否有塌陷的现象。脊柱侧凸症是可以自查的。
1.首先让孩子脱去上衣,背对检查者,双腿站直,然后弯腰成90°,观察孩子的背部两侧是否平,如果一侧较高,这时候就要引起重视。
2.再让孩子站立,先看其两肩是否一样高,肩膀有没有出现倾斜,肩胛骨是否等高,骨盆是否等高,下肢是否有长短腿。
3.对于生长发育期和月经初潮的女孩,家长最好1个月对孩子检查1次。若发现肩膀一侧高,一侧低,需到医院照X光片,找有经验的骨科医生诊断是否患有脊柱侧凸症。
4.早期的脊柱侧凸症引起的外观异常并不明显。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如下征象,要警惕他(她)是否患有脊柱侧凸症:一侧肩膀比另一侧高;女孩双乳发育不对称,一侧的乳房往往较大;一侧后背隆起,腰部一侧有皱褶;一侧髋部比另一侧高。
5.经常摸摸孩子的脊柱。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触摸脊柱的棘突,观察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或是让孩子立正后向前弯腰观察后背是否对称。如果经过简单的检查发现脊柱有异常,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6.使用双肩背包。避免由于单侧肩膀长时间受力,造成双侧肩膀受力不平衡,而造成脊柱侧凸畸形。
7.保持正确坐姿。
8.经常做一些有助于预防脊柱侧凸畸形的活动。如单杠运动、脊柱体操运动和靠墙站立等,这样可有效地预防脊柱侧凸畸形的发生。
脊柱侧凸症的矫形器治疗
1.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应用原则
脊柱侧凸症的矫形器治疗,是矫正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需要非手术治疗的发育期儿童,装配一定形式的侧凸矫形器,同时采用侧凸体操疗法改善肌肉的矫正力量,采用牵引疗法改善脊柱的柔软性,能达到控制脊柱畸形、矫正侧凸症的目的。脊柱侧凸症的矫形器疗法,也可用于其他病因的侧凸患者,是配合手术矫正、电刺激疗法的手段之一。
2.针对脊柱侧弯症状正确使用矫形器
(1)20〜40°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凸,婴幼儿型和早期少儿型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偶尔40〜60°之间也可用脊柱侧弯矫形器,青少年型的脊柱侧凸超过40°时,不宜采用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
(2)骨骺未成熟的患儿宜用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
(3)两个结构性弯曲到50°或单个弯曲超过45°时,不宜采用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
(4)合并胸前凸的脊柱侧凸,不宜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因脊柱侧弯矫形器能加重前凸畸形,使胸腔前后径进一步减少。
(5)节段长的弯曲,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效果佳,如8个节段50°侧凸,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效果优于5个节段的50°脊柱侧凸症患者。
(6)40°以下弹性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侧凸,波士顿脊柱侧弯矫形器效果最佳。
(7)病人及家长不合作者不宜采用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
3.脊柱侧弯症矫形器治疗器介绍
(1)波士顿脊柱侧弯矫形器:波士顿脊柱侧弯矫形器常用于脊柱侧弯发病部位于胸腰段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症。适用于尚处于发育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侧凸角度Cobb角小于50°、绝对适应症度数是Cobb角25〜40°的患者,以及顶椎在腰椎(L)和下胸椎(T)段的脊柱侧凸症患者。
(2)大阪医大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和色努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在临床上同样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这两种矫形器对于以下两种条件的脊柱侧凸症患者有着很好的矫治效果:
①脊柱侧凸病变部位发生在胸6(T6)以下;
②脊柱病变部位的CObb角小于45°的患者。适应于顶椎位于胸椎中段(T8〜T6)脊柱侧凸症患者。
(3)密尔沃基脊柱侧弯矫形器:适用于胸段和胸颈段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主要达到以下两个条件可安装密尔沃基脊柱侧弯矫形器:
①脊柱侧凸病变部位的顶椎(突出部与脊柱中线偏离最远的椎体)高于胸7(T7);
②病变部位CObb角小于4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症。适用于胸6(T6)以上的脊柱侧凸症。
(4)色努式脊柱矫形器:是一位叫色努的法国医生发明的,又称为CTM矫形器。适应于侧凸顶椎T6以下、cobb角20〜50°、尚处于发育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
(5)里昂型脊柱侧弯矫形器:适用于50°以内的胸腰椎和中高胸段侧凸。
(6)查尔斯顿型脊柱侧弯矫形器:适应于侧凸顶椎在胸4(T4)以下、Cobb角40〜67°、尚处于发育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
(7)“S”型脊柱侧弯矫形器:适用于矫正先天性、特发性脊椎侧弯、神经肌肉型侧弯的患者。
(8)婴幼儿脊柱侧弯矫正带:适用于儿童期脊柱侧凸症和手术期间等待的脊柱侧凸症患者。
4.脊柱侧弯矫形器使用注意事项
(1)脊柱侧弯矫形器穿戴后,骨盆围应左右对称地将髂嵴完全包住、无压痛。
(2)矫形器侧方压力垫的位置应在主弯曲锥体的下方附近,并观察压力垫处是否疼痛。
(3)患者坐下时,矫形器的前下方应以不顶痛为原则,后方应距椅子面2〜3cm。
(4)初次穿戴时第一天为2〜3小时,以后逐渐增加穿戴时间,3〜5天适应后则≥20小时。
(5)一个月后应及时复查,进行调整。以后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密切观察,直到骨龄成熟。
(6)何时决定不再穿矫形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以逐渐减少穿戴时间,同时X光检查脊柱变化。若确实没有变化,方可脱下矫形器,但要在PT师的指导下做医疗体操,一般女孩应穿到18岁,男孩到20岁。
(小常识) 什么是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向侧方弯曲大于10°为脊柱侧凸。
生理知识
人体的脊椎共分为五段: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及尾骨。脊椎是人体的中轴。从后面观察它是一直线,两侧的肌肉组织均匀发展,它支撑起全身,保持直立的姿势,让两侧的肋骨在呼吸时能平均扩开。更重要的是保护中枢神经,让两侧神经能正常输出和输入,不被压迫。
如果脊柱的某一段在前(额状)面上偏离中线凸向一侧,则称为脊柱侧凸(或侧弯)症。轻度的脊柱侧凸症,会使脊柱失去原有的平衡能力,容易产生疲劳及背痛,重者还可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影响到脊髓导致截瘫,是腰背痛常见病因之一。
好发年龄
从脊柱侧凸症发病机制来看,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于三个生长年龄阶段:
1.婴儿型:见于出生后至3岁,以男性较为多见,主要是左胸曲线,大多会自行消失,少数可发展成严重畸形。
2.儿童型:见于3〜10岁,无性别差异,主要是右胸曲线。
3.青少年型:见于10岁至骨骼成熟年龄,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在生长最快时期,畸形发展也最快。主要是右胸、右胸腰曲线。
临床表现
1.先天性脊柱侧凸症:是由于脊柱的发育不全或异常而引起的脊柱侧向凸起畸形。首先发现的症状体征是背部畸形。儿童型无症状及至青少年后期,可能发生背痛和疲劳,肩部或背部隆起。至成人,脊柱有早期骨性关节病变,后期可伴有神经根疼痛,以及肋骨压在髂骨上发生疼痛,胸廓变形引起心肺症状。
2.瘫痪性脊柱侧凸症:该病的发生有下列三个因素,不对称的肌无力、不对称的软组织紧张或挛缩,影响椎体的生长。这种侧凸呈长C形,比特发性脊柱侧凸有较大的屈曲性。畸形程度和严重性取决于瘫痪的范围。在生长年龄,畸形会迅速增加。
3.麻痹性脊柱侧凸往往被忽视,实质上,有不少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短的脊椎旋转肌瘫痪,是一种隐匿性的脊髓前灰质炎。
病症分类
分为非结构性或功能性的脊柱侧凸症和结构性或器质性脊柱侧凸症两类。
1.非结构性或功能性脊柱侧凸症
(1)姿势性脊柱侧凸:由于身体姿势不正,长期偏向一方或习惯于长期用一侧肩负重等原因所造成。如果及时纠正姿势,这种侧弯很快可以恢复正常。
(2)身体一侧腰神经受刺激引起椎旁肌痉挛造成脊柱倒向一边,如胸椎间盘突出症、马尾肿瘤所引起的弯曲。如把压迫在神经根上的椎间盘或肿瘤切除,脊柱倾斜即可消除。
(3)下肢不等长,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或骨骺发育不良等造成肢体不等长,引起骨盆倾斜,继而发生腰椎的侧凸,实际上是一种代偿性侧凸。令病人坐下或患肢垫平后侧凸则随之消失。
(4)癔症性脊柱侧凸。侧凸是一种症状,瘾症如能治疗,侧凸也随之消失。
2.结构性或器质性脊柱侧凸症
(1)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又称原发性脊柱侧凸症,最常见,占脊柱侧凸症总数的75%〜85%,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之为特发性。
(2)先天性脊柱侧凸症,是在胚胎生长的第4周到第6周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脊椎生成异常。先天性脊椎侧凸症又分为三型: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缺陷。
(3)肌肉神经性脊柱侧凸,这是由于神经和肌肉方面的疾病所致肌力不平衡,特别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对称所造成的侧凸,常见的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大脑痉挛性瘫痪、进行性肌萎缩症等。
脊椎侧凸又会引发诸多的并发症。许多脊椎侧凸都属于后天姿势不良所引起,而脊柱侧凸情形多数于幼年时开始产生。患上脊椎侧凸症的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闷,呼吸不畅,身体平衡性差,胃肠吸收不良,过瘦不容易长肉,双下肢使力不均,背部及下肢肌肉组织大小不一及双脚足底压力不平均等症状。(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供稿)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