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残疾人职业教育亟需规划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_杜宇

编前语: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的同时,中国残联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暨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座谈会,与会人员对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既有对经验的总结,也有对问题的认识。此外本期教育栏目还编发了两篇关于残疾人职业教育具体做法的文章,是经验也是探索。我们衷心希望残疾人职业教育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和层次不断提高。

今年6月1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中国政府网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并要“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在此大背景下,残疾人职业教育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6月24日,中国残联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暨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座谈会。来自我国北方的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以及吉林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悉数到场,建言献策。

职业教育精神与残疾人中高等教育办学宗旨契合

中国残联程凯副理事长传达了刚刚闭幕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他说,刘延东副总理在会上做的工作报告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六条经验:一服务大局,二就业导向,三育人为本,四多元办学,五分类指导,六示范引领。他指出,在座的院校,也都做了这样的工作,这直接改善了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和层次。近20年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变化,残疾人中接受正规中高等教育的多了,残疾人的就业,也不再都是低端的,就业层次明显提升。

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张代治院长表示,长大特教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意合理设置技术积累性的应用性专业,在实践训练上,也加强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徐娟副院长说,北京联大特教学院,同样以把残疾大学生培养成技术性人才为目标,不仅校内建有实践教学中心,而且紧密联系企业,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党总支宋蕴捷书记指出,以技术导向的职业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符合残疾人教育需要, 为其掌握应用性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水平从何处入手

山东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刘志敏院长指出,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给我们带来启发的关键词,一个是“体系”,就是中职、高职、本科往上走的体系,也叫人才培养“直通车”。这个直通车制度怎么建?专业体系怎么对接?再一个是“质量”,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怎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怎样培养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第三是“办学活力”,也就是怎么动员社会力量?他认为残疾人职业教育,也可以拿这几个关键词来做文章。目前,山东省实施了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即3+2、3+4职业教育模式,残疾人职业教育也不妨拿来参考。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洪谦校长介绍了本校实践,表示如果他们发现某个专业市场非常好,且未来的发展可以预期,就会开办这个专业,如果本校力量不够,会跟企业和其他高职院校合作来办。他认为在应用型人才的引进方面,政策上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个问题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也有写到,但他担心真正实施起来会有些困难。

残疾人职业教育亟需规划

根据2013年残疾人事业发展公报,我国现有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8个,在校生11350人,毕业生7772人;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5357个, 37.8万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这显然无法满足3000多万处于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职业教育需求,与全国平均水平也差距明显。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设置多重叠等因素,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

程凯副理事长强调,残疾人职业教育必须要融入到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的政策里边去。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抓紧编制全国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尽早研究提出加快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全国特殊教育资源,加强院校间的合作和协同创新,实现专业错位互补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要加强校企结合,校厂合办,使学生所学适应就业企业需求;要结合特教学院跨省招生、异地就业的实际,加强跨省、跨地区合作,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延伸;努力搭建好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服务,促进就业。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