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智障生暴力倾向的矫正策略

2014年02月14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_ 林平 张怡

 

图_罗琪

教师发言

有研究表明儿童之间的攻击多以畏惧心理、保护自己为主,较少发生故意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行为,通过说服教育、行为矫正,几乎都可见效。从冬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冬冬这一情况,主要是父母采用暴力教育所致。孩子在爸爸的打骂中明白一个道理:打骂使人惧怕。所以冬冬攻击别人是让别人怕他,就像他怕父亲一样,这也是冬冬畏惧心理的一种表现,他怕周围的人欺负他,他打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另外家长对孩子教育意见不统一,父亲打骂,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冬冬养成了性情善变,具有攻击倾向等诸多不良行为。

智障孩子的问题行为矫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特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步子不可太快,性子不可太急。(作者单位:宁波市达敏学校)

编辑发言

本案例关注的是智障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暴力倾向问题。案例中的老师没有被冬冬暴力的“假象”迷惑,而是透析他的内心世界,看到其暴力倾向的实质是“自我保护”,了解原因后一方面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对冬冬进行耐心引导,另一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双管齐下最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个启示,智障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特教老师要善于剖析问题的成因,力求对症下药。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