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林平 张怡
图_罗琪
教师发言
有研究表明儿童之间的攻击多以畏惧心理、保护自己为主,较少发生故意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行为,通过说服教育、行为矫正,几乎都可见效。从冬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冬冬这一情况,主要是父母采用暴力教育所致。孩子在爸爸的打骂中明白一个道理:打骂使人惧怕。所以冬冬攻击别人是让别人怕他,就像他怕父亲一样,这也是冬冬畏惧心理的一种表现,他怕周围的人欺负他,他打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另外家长对孩子教育意见不统一,父亲打骂,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冬冬养成了性情善变,具有攻击倾向等诸多不良行为。
智障孩子的问题行为矫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特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步子不可太快,性子不可太急。(作者单位:宁波市达敏学校)
编辑发言
本案例关注的是智障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暴力倾向问题。案例中的老师没有被冬冬暴力的“假象”迷惑,而是透析他的内心世界,看到其暴力倾向的实质是“自我保护”,了解原因后一方面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对冬冬进行耐心引导,另一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双管齐下最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个启示,智障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特教老师要善于剖析问题的成因,力求对症下药。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