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如何应对残疾人就业困境

2013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

 
残疾人招聘会。

文_刘春玲

残疾人就业难,人人皆知。随着入世、国企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就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才市场竞争加剧,残疾人就业也就更加困难。

目前,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困境,具体来讲有这么一些:社会对残疾人事业认识不够;企业对就业人员要求提高;企业转制没有调整好必要的劳动关系,弱势群体未得到特别关注;福利企业发展面临窘境;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残疾人就业调控力度相对较弱,机制创新浮于表面等。

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重视政府导向。当然,这个导向,并不是让政府按照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以行政的手段强行分配硬性安置,而是将工作的基本点落在创新上,着重在宏观上进行调节,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关键在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整工作思路,把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还给社会,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义务机制、履约责任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工作协商机制,使这项工作强而有力、切实有效,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走出4个思想误区:一是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残联的工作,而不把它作为社会的共同责任;二是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指能安排则安排,而不把它作为一种社会义务;三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手段是把残疾人向单位推介了事,而不是因人而异,协商而决;四是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指安排就业岗位,而不是将鼓励自谋职业也作为一种方法。

认真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必须在工作中克服4种偏差:一是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有抵触;二是基层发动不深入,思想有疑惑,对安排残疾人上岗不理解;三是残联唱成“独角戏”,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工作重布置轻考核,形成安残工作年年抓但年年无突破的被动局面,影响并制约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进行和深入开展。

提高职业介绍效能,发挥后发优势:一是进一步加大职介工作力度,提高劳动服务所的运作效率,尽快凸显社会效益;二是高标准建立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网,使安残就业工作更快更准更优。

第二,要加强就业培训。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 的现象在残疾人群体中十分普遍。因此加强残疾人的素质培训,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就业前培训。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即使有单位提供就业岗位,也可能由于残疾人达不到最起码的上岗条件而无法安置。其次,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在职培训。过去那种一次学习和单一技能状况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随时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

第三,激励自强创业。

首先,政策激励。政府应该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除安排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创业外,在税收方面也实行重点优惠政策。同时,也可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补助那些雇用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鼓励残疾人创业。

其次,互助激励。残疾人中的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样,残联组织可以通过协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以激励残疾人创业。比如社区服务领域,所蕴含的岗位多,就业门槛底,比较适宜残疾人就业。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开设洗衣店、缝纫店、自行车美容修理店、儿童用品租赁店、图书店、小型超市、小型健身馆等,有的可以通过协会管理,开成连锁店,互助互利,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构建起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最后,援助激励。对一些想创业但无法靠自身力量跨出第一步的残疾人,应该用援助的办法,扶助其创业。比如对有一技之长者或者开办企业者,帮助联系协作方提供业务订单,循序渐进。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