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新时期残疾人工作者必备素质的探讨

2012年09月21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作者:甘肃省华亭县残联  严世文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此后的工作中除了要有政策水平,诚心诚意为残疾人处事的思维,还要具备必然的专业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处事与残疾人;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上级残联交给的各项使命。专职委员肩负着残疾人事业宣传员、工作信息员、自强自立示范员、上下沟通联络员、劳动就业指导员、康复工作训练员、来信来访调解员、助残服务管理员等“九员”职责,但愿大家经过此次培训能对残疾人事业有个周全的体味,深刻的熟悉,增强干好这项事业的信用感、责任感、紧迫感,学会开展残疾人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大家上岗后尽快打开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备以下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使命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残疾人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残疾人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生活艰难,经济困难,缺少技术,缺少致富门路。更谈不上脱贫致富,虽然有低保等救助措施,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如何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送到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享受温暖和惠顾,应该是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共同职责,中央、省、市县有关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给残疾人工作者交给了新的任务。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助残政策是首要任务,“在其位就要某其政”,作为残疾人 “娘家人”和“主心骨”的残疾人工作者,就必须从讲人道的角度提高思想认识,关注残疾人的困难和疾苦,反映残疾人的心声,紧绷残疾人工作无小事这根弦,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从奉献的角度,坚定信念,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条件上找对策。从服务的角度,在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实现自强自立上想办法,在提供保障和服务体系上寻出路。用激情点燃他们的生命之火,以爱心融化他们的忧虑,用行动鼓起他们的勇气,真正做到干一番事业,惠及一方福祉。

二、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过硬的理论素养

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基层残疾人组织的代表,是联系残联和残疾人的纽带。残疾人工作是庞杂的工作,既包含残疾人本人的呼声,残疾人家庭的期盼,又包含亲朋好友的关注,是一项社会工程。要唤起全社会的同情心,各方面的责任感,必须协调各个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在这其中可能要遭受挫折,遇到冷遇,甚至朋友家人的误解。因此必须有挫折不气馁,冷遇不灰心,误解不放弃的勇气,耐得住寂寞,放得下顾虑,看得淡名利,有“十年磨一剑”,“铁棒磨绣针”的恒心和毅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信念。同时,在自身思想上不但要熟悉残疾人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党的扶残助残政策,而且要融合共通,综合运用,并能综合实际,在工作中大胆地丰富政策内容,充实法规条款,延伸扶残助残的领域。必须加强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理解学习,理解法规政策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内涵。必须结合实际的大胆利用政策法规,用有特色的工作实效赋予政策法规新的内容。必须深谋远虑,开拓领域,站在新的高度,观察和搜索残疾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促进残疾人工作全面发展,让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同步建设和谐社会。

三、要有相当的专长和过人的特长

随着残疾人工作内容的丰富,残疾人工作已经成为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部门多,牵扯领域广,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专长,既要精通残疾人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行业知识,把这些知识相互融合,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工作特长。在“代表、管理、服务”过程中既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又要具备随机应变,自我控制能力,以适应残疾人工作和联动性强,部门协调面广的特点,必须做一专多长的“多面手”。

四、要有宽广的胸怀

残疾人工作是包容量大,综合性强的社会事业。必须要有“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胸怀,应该心态平和,淡泊宁静。因为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他们的需求需要我们协调奔走,他们的心声需要我们的爱心去呼吁。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圣人心中容万物。”一方面要有宽广大度的胸怀,善待每一位残疾人。把他们当作我们的亲人,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对他们的疾苦像自己的疾苦一样在意,对他们的愿望象自己的愿望一样争取,对他们的权益象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样认真。在思想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感情上沟通贴近他们,在行动上关怀支持他们,在精神上鼓励包容他们。用爱心、热心、耐心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用言行开导,用成效引领,用宣传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关爱支持残疾人的人文环境和道德风尚。另一方面要有宽广的做人胸怀。残疾人工作要得到部门领导的支持,社会机构的参与。只要能为残疾人利益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荣辱,就是一种“大智”的胸怀。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低调做人,为残疾人默默服务,为党和政府主动分忧,做到权为残疾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以饱含激情的“有为”赢得事业上的“有位”。

五、要探索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

残疾人工作已由传统的救助福利单一模式发展成为社会系统工程。内容的丰富,领域的拓宽,必须跳出传统方法探索新途径。在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更新观念,探求路子,寻求突破。一方面在扶贫上要探索由“输血”向“造血”路子的转变;在康复上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专业机构、社区康复、家庭训练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在文化体育方面要挖掘残疾人潜能,残疾人特长,培育一批典型,增强自强的信念,实现能人带动方式的转变;在培训上做到由熟悉基本技能向掌握高级技术、单方面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提升自我生存能力;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上,完善县残联指导,乡镇残联服务,村残协落实的三位一体基层服务网络,保证党和政府的政策能够惠及所有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大跨越。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