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用手机打车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但对于视障人群来说,想要轻松打车却不容易。成都的一位盲人志愿者用盲文编写了一本打车教程,希望帮助视障朋友掌握打车技能,轻松出行。
切身体会 视障群体打车难
她叫郑明,今年35岁,也是《盲人实用打车技巧》的编写者。郑明从小因为眼疾失去了视力,现在是龙舟东巷友谊阳光盲人按摩店的一名按摩技师,同时也是成都市视障者互助协会的一名志愿者。
郑明告诉记者,视障人群使用的手机,大多会开启一种被称为“视障者眼睛”的功能——手机系统读屏功能,视障人群可以通过触摸、滑动、双击等操作,结合系统读屏功能的语音提示,和平常人一样无障碍地使用手机。而在众多的手机APP中,和他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要算各种打车APP。
“视障人群出行不太方便,去公交站或者地铁要麻烦亲友接送,手机打车方便,但是却有很多朋友不会操作。”郑明说,视障朋友在使用打车APP过程中,有很多平常人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描述不清自己的外貌特征,司机到达目的地,接不到人;目的地输入不准确,直接被送到了错误地址……明明是能为生活带来便利的网约车,视障人群却因为操作问题,体会不到这样的便利。
于是,郑明想用盲文编写一本视障群体都能读懂的《盲人实用打车技巧》,让更多的视障朋友了解如何用手机打车,掌握这门技能。
四天时间 盲文打车教程出炉
8月19日,郑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成都市视障者互助协会的朋友,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他们为郑明找来网约车操作教程作为范本,帮她阅读文字并录成语音资料备用,郑明又向盲文老师请教如何修改、完善内容。
郑明根据自己的打车经验,总结出了6点建议,包括手机设置、便捷操作、软件选择等内容,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请亲友帮忙设置打车软件的语音功能,出门时最好手持盲杖,衣服颜色提前了解清楚并告知司机,设置一键呼叫多个车型、避免等待过长时间……”
翻写盲文的过程并不轻松,盲文纸很厚,写字的时候戳破纸张需要很用力,过程中也需要反复阅读订正,郑明一遍遍地听着语音资料,一边听、一边写、一边改,用了4天时间,才完成了第一份《盲人实用打车技巧》。由于时间关系,郑明的《盲人实用打车技巧》到目前为止只做出了两份,接下来,她想利用工作之余再多“抄写”一些,“熟练以后,做一份手册就是3个小时左右,我计划买200张纸,尽可能多做一些,分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第二次获赠 曾制作养生健康常识盲文书籍
日前,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志愿者网将鼓励善行义举的天府通限量版“平凡之善”卡送给郑明,感谢她的温暖有爱,而这也是郑明第二次获赠“平凡之善”卡。去年,郑明就因为制作盲文书籍得到过“平凡之善”项目组的关注,她在成都志愿者们的帮助下,用11天的时间,将杂志里关于养生健康常识的内容,翻译成了6本盲文书籍,让盲人朋友阅读;后来,为了方便盲人朋友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又翻译了一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盲文手册。郑明说,不管是制作盲文书籍还是编写《盲人实用打车技巧》,她就是想为视障人群做点事,“能帮到他人,感到很开心,因为生活中我也被很多人帮助过。”
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成都善·平凡之善——寻找身边的成都温度”2021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旨在征集市民的善行义举故事,传播正能量。目前,“平凡之善”专题页面已上线,每一个平凡之善的故事,都会在专题上呈现。主办方邀请你为暖心人、暖心事点赞,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善意,值得你看见、值得你传扬。(本报记者 杨甦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