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盲人发明家发明“智能手杖”成为视障者“第二眼”

2021年07月02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城市中,人们很少看到盲人出行,即使有导盲杖的存在,盲人的日常出行依然存在很大的阻碍。然而,6月28日,土耳其盲人发明家KursatCeylan却在出席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时来去自如。据了解,Ceylan使用了一款“智能手杖”该手杖不仅可以帮助视障人士检测行走时的障碍物,还能为用户提供路旁商店信息以及餐馆信息。Ceylan称未来希望与包括微软在内的公司合作,为智能手杖添加更多功能。

1000.jpg

Ceylan使用智能手杖出行

作为智能手杖的发明者,Ceylan出生时便视觉受损。三年前他使用传统的导盲杖出行,结果却因需要一边拖拽行李,一边使用智能手机导航而撞到路边标志杆受伤。此后,他创办了WeWalk公司,专门致力于帮助视障人士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作为WeWalk公司旗下最出色的产品之一,智能手杖顶部设计了一个电子把手,它可以发出超声波来检测障碍物,并与智能手机配对提供语音反馈,同时还可以告知用户周边商店、餐厅等信息。目前,这款售价599美元的可折叠智能手杖已经被59个国家/地区的数千名视障人士使用。

“作为一家为视障人士提供全自动盲人旅行设备的公司,目前,我们正考虑开发全自动驾驶汽车。”Ceylan在接受采访时,对公司未来如此描述道。

1000.png

WeWalk团队合照

据南都记者梳理,除智能手杖外,目前还有一些技术被用来帮助视障者在现实生活中“导航”,助力其融入社会生活。

去年,云通信平台Twilio称,它正在为视障者应用程序Be My Eyes提供技术支持。Be My Eyes应用程序致力于构建视障人士和志愿者的桥梁,例如,通过视频聊天配对,视障者只需将摄像头对准需要了解的内容,志愿者便可以帮其读出路边标志、文件文字甚至是食品包装说明等。目前已有178000名视障人士在超300万志愿者的帮助下努力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而现如今,随着智能手杖的普及,将不再需要庞大的志愿者群体,技术可以代替志愿者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多的服务,带来更大的便利。(综合/编译:实习生李梦涵 南都见习记者李娅宁)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