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互联网修“盲道”,要问道于“盲”

2021年05月21日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中国残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视力障碍人士超过1700万人,且23.5%为30岁以下。改变视障人群在互联网世界里“寸步难行”的困境,修建互联网“盲道”显得十分必要。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对于视力障碍人士来说,互联网“盲道”就是他们的“眼”。

互联网“盲道”之重要,不仅把视力障碍人士无缝接入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让他们眼界大开,更拓展了他们的活动半径,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以打车为例,没有网约车时,视力障碍人士想在马路边打到传统出租车,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假如学会了打网约车,司机定点接人,视力障碍人士出行就方便多了。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比视力正常的人更需要网购、点外卖、打车、订火车票、收寄快递、地图导航等互联网服务。大事小情都能通过手机解决,视力障碍造成的不便也就随之减轻。因此,互联网修“盲道”,对1700多万人来说,意义非比寻常。

其实,在互联网铺“盲道”早就破冰了,不少互联网公司都上线了无障碍产品,但由于处于自发状态,也没有什么标准可参照,导致无障碍产品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产品只是根据计算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体系,实现简单的信息转换,未能满足视力障碍人士的实际需求。这种“盲道”顶多算是“硬底化道路”,称不上“高速路”。去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互联网“盲道”建设有了国标。

互联网“盲道”建设,别搞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一些所说的——互联网应用上的每个功能都很重要,要保证视力障碍人士都能像视力正常的人一样使用,这种要求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即使是视力正常的人,也未必需要那么多功能,很多人用来用去顶多也就几个App而已。大规模改造,等于重建网络世界,耗资太大,效率不高。

互联网“盲道”建设,要问道于“盲”。哪些应用是视力障碍人士亟需的,哪些功能非改造不可,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无障碍……产品设计者要多与用户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千万别闭门造车,要是造出来的车不好用,浪费表情还耽误事情。(练洪洋)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