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盲人中、小学生无障碍阅读工程》出版项目已研制出国内首个盲用数字化人机交互学习系统,将有助于破解盲人阅读之困。该项目副主编、首届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盲协副主席、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佳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该无障碍阅读工程的普及,使更多中、小学视障学生和健全人一样得到足够的教育和阅读的机会,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
《盲人中、小学生无障碍阅读工程》出版项目,作为具有帮助盲人学生无障碍学习和阅读功能的大型特殊教育有声读物出版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已于2017年12月完成,并于今年7月23日经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组验收,取得优异的验收成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残疾人在教育、就业、贫困、康复等方面的状况都获得了极大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规对残疾人教育做了明确规定,并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3万人。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其中,视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79.07%。
数据显示,我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已初步完成,但目前仍存在特殊教育经费不足、机制不够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特殊教育师资配备不齐等问题。
由于传统盲文图书出版制作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品种数量有限,可提供给盲人的学习资料和教材也比较缺乏,这些客观因素大大限制了盲人受教育和阅读的范围。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辅助性学具,特别是对那些还未掌握盲文的盲童来说,有声读物是十分重要的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工具。
正是以盲人特殊教育的这一需求和空白领域为出发点,解决目前国内特殊教育资源稀少、技术陈旧、成本昂贵的难题,填补国内的特殊教育体系这方面的空缺,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策划了这一特殊教育出版项目,应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DAISY技术标准制作DAISY有声书,让盲人学生通过听读和摸读,实现无障碍“阅读”。
《盲人中、小学生无障碍阅读工程》的内容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中小学生教材、《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分级特殊教育课程、教育资源百科、盲残教育的《自然界声音专用库》等。其中义务阶段教材63册,职教教材13册,课外读物282册,自然界声音资源库条目3495条。整套产品录制音源规模为2048小时。
这一出版项目内容,可以作为盲人学校的辅助教材,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也可投放于普通图书馆及盲文图书馆,让盲人学生自主通过DAISY系统进行学习和阅读,盲人学生也能利用这一软件结合录音文件来自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降低盲人学生受教育和阅读的难度,让盲人学生获得和健全学生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并能通过有声读物“阅读”大量书籍,接受平等的社会教育。
“开学在即,《盲人中、小学无障碍阅读工程》出版项目开展得恰逢其时,这是我国以实际行动履行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4条(如何进行教育)方面的典范,对于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贯彻落实国家九年义务制特殊教育法规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也为我国广大在校视障学生在学习手段上多了一种选择。”杨佳说。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