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如何识别真假币?专业人士帮盲人朋友守住“钱袋子”

2018年06月19日 来源:荔枝网

近年来,老百姓“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残疾人群体也是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的受害“重灾区”。为帮助残疾人群体守护好“钱袋子”,6月13日上午,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主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和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承办的“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关爱残障人士金融知识公益宣讲活动”走进南京市盲人协会,为中老年盲人朋友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金融知识讲座。

cdv-yuntonglian_QMTNRK_YUNSHI_P00089630_3D8EBAC41E7C49D2A008C8E7BA0F8E19.JPG

靠触觉识别真假币、发放盲文宣传折页

现场,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张斌副大队长讲解了什么是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的常见种类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等知识,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避免个人财产损失。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陶萍科长以现场互动的方式,向盲人朋友们详细介绍了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票面特征以及如何靠触觉识别人民币防伪特征等。盲人朋友们指导下,通过灵敏的触觉来感知及识别真假人民币,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人民银行金融知识宣传小分队队员向盲人朋友发放了专门印制的盲文版宣传折页和和用于盲人辨别人民币真伪的助盲识币卡。

cdv-yuntonglian_QMTNRK_YUNSHI_P00089630_44CF36388A24460BB549E705C8B76AF4.JPG

帮农民、务工人员、老年人等捂好“钱袋子”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持续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帮助金融消费者运用正当途径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进而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于每年的6月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活动。

今年6月起,针对农民、务工人员、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金融需求,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公安、残联、消协以及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进工地、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金融关爱残障群体”等系列公益宣讲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宣传普及人民币知识、识别非法金融广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知识,帮助低净值人群增强金融知识与技能,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

学习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五步法”

“勤学、多思、慎行、善改、明责”。比如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要思考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对于非法集资,对高收益的诱惑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对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想一想使用有害网络借贷是否有能力偿还高利息,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不良网络借贷应有抵制能力。

规范自身金融行为,谨慎使用金融工具,避免自己陷入预先埋伏好的非法金融陷阱中。面对电信诈骗,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为防银行卡盗刷,要养成规范使用银行卡、自我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防范银行卡盗刷等不法侵害。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编辑/赵梦琰)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