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四川自贡社区民警拜师学手语 成为聋哑居民“知心人”

2018年06月1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22987771_15289828775761n.JPG
民警江镜黄与社区聋哑居民和谐相处 王萦/摄

“起初学习时确实困难,但沉下心去琢磨后,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聋哑居民都把我当成了朋友和亲人。”记者14日获悉,在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新街派出所,有一名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江镜黄,为了方便和社区内200多名聋哑人沟通,年近半百的他开始拜师学习手语。如今,他用手语为媒,能在无声的世界里与聋哑居民顺畅交谈,成为了聋哑居民的“知心人”。

一走进小桥井社区,江镜黄就十分忙碌。不少聋哑居民远远看到他,便小跑着来到他面前,不说话,抬手竖起大拇指。江镜黄告诉记者,这是社区的聋哑人和他打招呼。“这是向我问好的意思”,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江镜黄也不断比划着一一回应。

1985年参警的江镜黄,一直在基层警务室工作,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轻车熟路。2012年他被调到新街派出所小桥井社区后,与聋哑居民交流遇到了困难,因为辖区集中住着200多名聋哑居民。

江镜黄介绍,2012年的一天,他来到社区走访,路过聋哑居民集中居住的宿舍时,有几名聋哑人朝着他“指手画脚”,脸上还带着异样神情。后来,社区的手语翻译、志愿者钟云湘阿姨告诉江镜黄,那几名聋哑人比划的意思是:“这个公安不会手语,看起来像个傻瓜!”

“聋哑人和正常人交流不便,要和他们打交道,就必须学会他们的交流方式。”这件事给江镜黄的触动很大,心中不快之余,他左思右想后,一咬牙决定学习手语。

1122987771_15289828777801n.jpg
民警江镜黄走访社区聋哑居民 王萦/摄

当时的江镜黄已年近五旬,从零开始学习手语自然困难重重。为了学好手语,他专门拜社区的手语翻译钟阿姨为师,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参加社区举办的手语培训班,向钟阿姨虚心请教。同时,他还自己收集一些资料,空闲之余自己学习手语。

钟阿姨说:“江警官很刻苦,也很用心,这么多年为社区办了不少事情。尤其是他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在手语学习上和社区聋哑居民打交道方面,只要我能帮上忙的,我都会无条件帮助他。”

记者了解,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江镜黄已掌握了日常的手语表达,能和聋哑人简单地交谈。能用手语沟通后,江镜黄在社区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利,现在能“听”懂他们的诉求,沟通起来也方便,心里也更踏实了。

江镜黄说,学会手语后,每次从聋哑人集中居住的宿舍路过,都会停下脚步和大家交谈一会,询问大家都有些什么困难,能帮忙解决的都尽量想办法。

聋哑人罗昌明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在帮女儿办理户口时遇到了困难。江镜黄知道后,主动上门帮忙,几天时间就帮罗昌明把事情办妥了。“现在,罗昌明一看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要拖着我去家里看他外孙女的照片。”江镜黄说,还有一次,聋哑居民宋奶奶找到自己,神情焦急地比划个不停。原来,老人的女儿外出打工,带回一个3岁非婚生女孩,户口一直没法办。江镜黄用手语安慰老人不要着急,迅速与广东警方核实情况后,为小女孩办好户口并专程送到老人手上,年过七旬的老人不停地向他表示感谢。

“我们学习其他国家的有声语言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手语啦!”新街派出所指导员罗庆锋说,江镜黄已经是社区的名人,派出所所有干警都很佩服他这种学习精神。我们一直提倡大家向他想学习,这也正是基层派出所警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桥井社区情况特殊,民警不会手语很难开展工作。”目前,江镜黄已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他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在退休前找到一个接班人。他说,“如果能找到年轻的民警接班,我愿意把我所学的手语倾囊相授。”(刘刚 王萦 王雪静)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