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听障儿童的“福音”来了!接受植入人工耳蜗治疗,最高可获得6万元资助。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一项专门针对广东贫困耳聋儿童的“天爱有声”项目已正式启动,从今年6月起至明年底,项目将投入380万元,提供80个植入人工耳蜗的治疗机会,拯救聋儿听力。
从资助申请到手术只需要20天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刚满1岁3个月的小斌第一次听到了声音。据他的主诊医生,中山一院耳鼻喉科教授熊观霞介绍,小斌来自广东从化,在出生不久被诊断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即耳朵结构正常,但没有听力功能。“人工耳蜗植入是唯一的挽救方式”。
然而,人工耳蜗手术虽然作为目前治疗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的最为有效的医学方法,其价格也不菲。据介绍,国产人工耳蜗售价普遍在9万元/个左右,进口的更高达16.8-18.8万元/个。这对于很多像小斌一样出身于贫穷家庭的患者来说,往往难以承受。
幸运的是,“天爱有声”项目找到中山一院合作,小斌便顺利成了项目第一位接受资助的患儿。据了解,从填救助申请、接受家访、接受病情评估仅仅经历20多天。5月28日,小斌接受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功,术后第二天开机测试,听觉神经反应灵敏。据了解,小斌的治疗,项目基金共资助了8万元,医保报销了4万多元,家庭只需要承担4万元的费用。
明年底前共有80个听儿童资助名额
耳聋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表明,全球2亿多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障碍。而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听力言语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人,全国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3‰,亟待治疗的学龄前听障儿童超过10万。
“我们前期的调研发现,全国12岁以下,亟待治疗的重度以上耳聋小患者超过100万,70%来自于农村贫困地区,因为连医保外自付费用也没办法解决,每年能做耳蜗植入等有效治疗的不足1万人,很多小患儿因为家贫,延误治疗。”“天爱有声”项目组负责人表示。
目前,“天爱有声”项目主要针对0-12岁贫困听障儿童开展救助,首期目标是为50名患儿提供4万元公益医疗救助,为30名患儿提供6万元公益医疗救助,总共80个救助名额,专供广东省内贫困家庭听力障碍患儿,通过听力康复技术如微创人工耳蜗手术,中耳声桥手术及骨导骨桥手术等康复听力,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正常学习。
此外,熊观霞表示,对于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者,2岁、7岁分别是人工耳植入蜗治疗的“分水岭”,越早植入,对其听力康复、语言能力培训越有好处。耳蜗植入后,除了要半年调机一次,理论上可供终身使用。
【项目资助条件】
年龄条件:申请时未满 12 周岁;
经济条件:持最低生活保障证、低收入困难家庭证、家庭贫困证明等经济证明;
医学条件:经项目医院医生进行医学评估确诊符合手术条件;
患者及家属对人工耳蜗手术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家庭有能力筹措除项目资助以外的其他治疗费用。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