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以手为眼 视障妈妈制作盲文绘本造福更多视障家庭

2018年05月15日 来源:厦门网

00300240268_8fe0484c.jpg
视障妈妈杨敏一家三口。记者 唐光峰 摄

00300240269_42d4a0d9.jpg
视障妈妈杨敏“看”盲文讲童话故事。记者 唐光峰 摄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林爱玲)母亲,世界上最柔软也最坚强的名字。因为对孩子的爱,她们可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今年母亲节来临前夕,晨报记者走近厦门一位视障妈妈———上帝在她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但母爱却让她跨越黑白,带领孩子拥抱斑斓的世界。

柔和的灯光下,杨敏用轻柔的语调为孩子读着儿童绘本,孩子则在妈妈的怀抱里甜甜地睡着了。如此平凡的一件小事,曾是杨敏遥不可及的愿望。因为,她是一位视障妈妈。

孩子心愿 成妈妈心头的痛

杨敏今年36岁,虽患有先天性视障,但她性格乐观开朗,与同样有先天性视障的丈夫组建了小家庭。2012年,他们的小公主呱呱坠地。

等待小生命的过程让他们充满兴奋、不安。所幸的是,女儿视力正常。

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再平常不过。但这件普通的事情落在一位视障妈妈身上,其中的酸甜苦辣更甚。

“冲奶粉、换尿布,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要经过无数次摸索和练习。”在家人的帮助下,杨敏基本能搞定这些小事了。

女儿慢慢长大,杨敏的无力感也随之而生。“孩子会说话了,开始喜欢跟我互动,经常会拿着玩具、图卡之类的东西问我那些是什么。我只能告诉她,去问爷爷奶奶。”每当这时,杨敏虽然看不到女儿的表情,却真切感受到了她的失望。

“上了幼儿园,女儿开始阅读绘本,尤其中班以后,老师要求家长要陪孩子完成一定的绘本阅读量。”除了生活方面,杨敏面对的另一棘手问题是,市面上盲文绘本太少了,而女儿希望她陪伴阅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有一回,女儿带着无奈的语气说:“其他小朋友都是妈妈给他们读绘本、讲故事,要是你也能给我读绘本就好了。”这话让杨敏不由得鼻头一酸,歉疚感更加强烈。制作盲文绘本的想法由此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耗时月余 为女儿“翻译”绘本

杨敏想到一个人,就是晨昇公益服务队队长顾苏强。“老顾是我们的同事,我们知道他和志愿者队伍一直在帮助视障人士和家庭。”去年3月份,在一次公益活动现场,杨敏表达了制作盲文绘本的想法。

听完杨敏的话,顾苏强答应杨敏尝试联系,寻找志愿者协助她“翻译”制作盲文绘本。经过顾苏强的辗转联系,一位名叫李陈华的志愿者答应了。

有了帮手,杨敏说干就干,她加了李陈华的微信,把绘本一页一页拍下来发送过去。李陈华把绘本的文字和图片整理、加工成文本后,再用微信语音将内容回传,由杨敏一字一句地整理成盲文。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两人终于整理出了两本绘本。

盲文绘本整理成册当天,杨敏迫不及待地向女儿宣布:今晚给你读绘本。回想起女儿当时的反应,杨敏忍俊不禁:“她太惊喜了,以为我会变魔法呢。”

用这样原始的方法,使原本亲子关系就不错的母女俩,更加亲密了。杨敏也了却了一件遗憾的事,她已经为女儿读了十来本绘本。

杨敏的做法,为视障家庭的亲子阅读开了个好头。随后,顾苏强及其志愿者队伍整理了150本绘本的图文资料,供视障家庭下载。目前,厦门的视障家庭已经能够在市图书馆用盲文打印机打印下载图文资料了。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