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以下几位,是江苏479万残疾人、7万多助残志愿者和3000多残疾人工作者中的翘楚。听听他们的故事,也许能更真切地触摸这个特殊群体自强不息的精彩轨迹。
从无线电修理起步到成就亿万资产
【主人公】王国宝,腿部残疾,江苏华久辐条有限公司董事长,名副其实的自行车配件“大王”。经过20多年奋斗,他创办了7家规模企业,固定资产近4亿元,是远近闻名的残疾慈善家。
【自强故事】父母没能给王国宝健全的肢体。但拖着残疾双腿的他却在高中毕业后,决定自食其力。他钻研《无线电修理手册》,在镇上开了个小小的电器修理铺。小有积蓄后,又办起照相馆、歌舞厅。数年下来,王国宝不但自食其力,还挖到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
1993年,他租用镇农机站的平房开工厂,既当供销员,又做装卸工,残疾的身体让他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艰辛。“小厂开发的自行车车圈成了抢手货,我趁热打铁向童车、山地车拓展。现在产品超过100种,占全国自行车配件市场70%份额。”
残疾人创业,也要走出国门。”王国宝奔赴上海、广州跑市场,国外订单开始向他招手。“公司八成产品外贸出口,世界排名前5位的自行车企业都在我这订配件。”王国宝自豪地说。
从修无线电,到创造亿万财富;从个人温饱,到带动1500人就业,王国宝终于实现梦想,让更多的残疾人致富。不仅如此,他坚持每年向贫困残疾人捐赠10万元,几十名大中学生受过他的资助。家乡的敬老院、自来水改造、道路修建、医院、小学……凡是需要,他都慷慨解囊。
“金牌”残疾志愿者8年接几万通求助电话
【主人公】张静,曾经是一位健全的机关会计师,意外受伤后投身志愿者行列,创办“爱心驿站”,拥有注册志愿者超过4000人,个人被评为“中国志愿者服务金奖”。
【自强故事】一位残疾人外出不慎摔倒,立即拨打电话4572628,不一会儿,一辆出租车飞快赶来,将他免费送到医院。如此“神通广大”的电话,就是被南京残疾人推崇备至的“爱心驿站”。
“驿站”的主人叫张静。“14年前摔伤的日子里,我在医院看到许多残疾人,而我也成了其中一员。”她决定辞去会计职务,改变人生轨迹,应聘洪武路社区工作,专为残疾人服务。 “面试时的一件事更坚定了我的决心,面试官让我起来走一圈。或许他们不信,残疾人能干好社区琐事。我把拐杖一扔,摇摇晃晃竟走了好几圈!面试官也被我的精神感动了。”2000年5月,只有一部电话、一间小屋的“爱心驿站”成立了。
上任后,张静报考中科院心理函授课程,研读心理学,为残疾人排解烦恼。随着“爱心驿站”知名度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还有外省电话,求助项目也越来越多。
张静走出去呼吁更多人,组成爱心网络,帮助残疾人家庭就业、子女上学、化解矛盾纠纷……“我不孤单,驿站注册志愿者超过4000人!有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政协委员、律师,还有很多曾经帮助过的残疾人。”“有一位残疾人打电话来,说她多年没出过门,希望把家从6楼换到1楼,好看看外面的世界。志愿者动员社区很多住户,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愿,还将她新家门口改造成无障碍通道。如今她也成了志愿者,接听求助电话。”
“爱心驿站”成立8年来,张静接听了几万通电话,为数千人提供实际帮助。虽然薪水比当会计时差很多,可她却年复一年、满怀热情地守在电话旁。
“铁娘子”输送4600多残障打工者
【主人公】李玉芳,泗洪残疾人口中的“铁娘子”。22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曾经的农村致富能手。2003年,在机关工作的李玉芳向县领导递交了“转战”残联的求职信,当年就任泗洪县残联理事长。
【自强故事】泗洪机关曾流传一句顺口溜:“残联残联不是要饭,就是要钱”。而主动到“弱势”部门的李玉芳上任后,先后给当地6万多残疾人办了几件实事:免费发放轮椅、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手术、残疾儿童免费入学……
“仅靠发救济,残疾人永远脱不了穷字。2004年前,没人知道全县有多少可输出残疾劳动力。我们上门排查后发现,竟有青壮残疾人8606人。”李玉芳决定,首先重点培训这些人,可宿迁福利企业太少。她不断向苏南福利企业发求职信、反复在泗洪政府网上发函……
“光在家等,机会太少。有人驻地招商,为什么我们不能驻地招岗位?”李玉芳开始上门推销!泗洪创造性地在苏南各地建起招工联络小组,昆山、无锡惠山区、常州武进区已成为他们三大输送基地。
但是,有的残疾人在苏南感到不适应,偷偷跑了回来。李玉芳就把每家工厂的环境录下来,制成光盘,放给残疾人看,消除疑虑。残联还成立“进驻厂方服务小组”,和残疾人同吃同住,跟踪服务。几年摸索后,她成功和苏南50多家福利企业建立固定用工关系,常州一家工厂还专设了泗洪残工生产线。目前全县共外输4638名残疾人,被称为“泗洪残障铁军”。
“残疾人每年能带回1万多元收入,生活大大改善。”李玉芳又有了新点子,她创建全国第一个全免费、包培训、包工作的盲人就业基地。她还想办全国首个残疾人创业园区,专招各地残疾人老板来投资。
编辑:周言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