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曹小平)两个月前,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纷纷走进商场、超市、企业,为该校残疾学生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跑市场、找买家。昨天,该校校长丁德海一脸迷茫地告诉记者,“整整两个月过去了,我们一无所获。”
手工艺品被挡在商场超市门槛之外
“在商场、超市设立‘爱心柜台’,可以是一节柜台、一个支架,可以摆放在商场的一个角落,哪怕不足一平方米,只要能展示学生作品就行。”负责跑商场、超市的该校少年队大队辅导员王金平说,如果“爱心柜台”能够设立成功,该校将以展示和义卖为主,不以谋利为目的,完全以爱心价对外出售这些手工艺品。购买者通过购买这些工艺品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在市区某老牌商场,商场负责人这样答复,学校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工艺品展示,但如果进入商场销售,必须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证”齐全。由于市特校没有成立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实体,根本无法提供“三证”。
后来,该校老师又找到市区部分网络运营商、礼品经销商,他们对这些制作精美的特色手工艺品出自盲人和聋哑学生之手表示惊讶,并表示可以给予特殊照顾,但发票又成了“拦路虎”。这些单位要求市特校必须提供可以报销的正式发票,而学校只能提供非税收入发票。
手工艺制品摆满了整个陈列室
在市特校教学楼一楼,有一间学生工艺品展示室。记者看到,麦秆画、苏绣、串珠、海绵贴画、蛋壳画、版画、剪刻纸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制品,摆满了整个陈列室。
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者都是盲人和聋哑学生。据介绍,市特校根据残疾学生情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循序渐进地给每个学生讲授手工知识。因此,展示室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结了老师反复教导的耐心和学生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正常人一天可以做三件或四件串珠工艺品,而这些残疾学生要花费三天或四天时间才能做一件。
制作麦秆画是市特校的一项特色教学,古色古香的麦秆画在苏中苏北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材料选用麦子的秸秆,剪贴后的光泽如金属闪耀一般,具有朴实的自然美,受到了中外客商的青睐。
一幅麦秆画卖出800元高价
许丹是该校职高二班的学生,是一名聋哑人。去年底,她经过近一个多星期的努力,用麦秆创作了《六骏图》,画中六匹骏马形态各异,灵动奔放。
日前,市区某公司举行拍卖活动,现场拍卖许丹的《六骏图》,起拍价220元。随着现场一次次加价,最后拍卖成交价达800元。许丹完全惊呆了,她没想到这件作品能拍到这样高的价格。
“社会的承认,是对这些残疾学生最大的褒奖和肯定。”丁德海说,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他们走出校门后也才能自食其力,不至于成为社会的负担。
丁德海说,希望有关部门出于爱心,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在点缀人们生活的同时,给这些残疾学生一个机会,增强他们早日融入社会的信心。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