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SOS儿童村,是我国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第四个儿童村。
2000年从济南来到南昌,和孩子们朝夕相处15年,用她的话说:“虽然失去了一份爱情,但是在儿童村的日子里,我收获了18份亲情。”
(南昌晚报记者 贾明 黄之昊 2016年4期 来源:南昌晚报 责编:徐俊星 主编:穆小琳)
王丽戴着儿童村颁发的戒指。
1所儿童村,12户家庭,12名未婚女性,从1994年开始,南昌SOS儿童村赋予了118个生命生活的希望,让失去双亲的孤儿拥有了家的温暖,拥有了母亲的关怀。
儿童村外貌。
南昌SOS儿童村的王丽,2000年从济南来到南昌,和孩子们朝夕相处15年,用她的话说:“虽然失去了一份爱情,但是在儿童村的日子里,我收获了18份亲情。”
26岁的她弃商当了“职业妈妈”
36集的儿童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讲述了SOS儿童村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故事,新来的“妈妈”带着有悲惨过去的孩子,逐步走出困境。
就是这样一部曾轰动全国的电视剧,让正当青春好岁月的王丽,萌发了当“职业妈妈”的想法。“电视剧里的那家人虽然素未谋面,却共同走过风风雨雨,让我非常感动。”那时候的王丽在济南老家从商,工作好,人又漂亮,在父母的心中,闺女就应该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绝不是在SOS儿童村单身一辈子。
“那时候我父母非常反对,但还是包容了我的任性,尊重我的想法,这一点我非常感激他们。”王丽说,通过多方打听后她得知,南昌SOS儿童村急需“妈妈”,于是年仅26岁的她,踏上火车,经过17小时后,来到了人生的新起点——南昌。
儿童村的孩子们在玩耍。
操持家务从零开始学
在王丽父母看来,从未在家拖过地、洗过碗的闺女,跑到南昌来当“妈妈”,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是天方夜谭。不出三天,王丽一定会带着行李回老家。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女儿这一干便是15年。
“起初我来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挫折,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王丽向记者坦言,现实中的SOS儿童村和电视上的截然不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充满了繁琐的家务,给小孩子换洗尿布、给孩子穿衣梳头发都是王丽从来未曾接触过的事情,“就连孩子吃饭姿势怎样,我都要一步步纠正他们。从商人转变成教育者并没想象中容易。”
对孩子的爱成了人生的全部
下课了,孩子们结伴回家。
在所有的家务做完后,晚上王丽还要督促孩子写作业。十多年来,她晚上从未出去娱乐过,更别提认识异性结婚生子。孩子们对她的爱及她对孩子的爱如今成为了王丽人生的全部。
“说实话,被孩子当做唯一的依靠,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如果没有孩子的‘爱’,我肯定坚持不了。”回忆起过去的十多年,痛苦、辛酸历历在目,凌晨1点睡,6点起来做家务,“读小学的7、8个孩子都报了兴趣班,大多在老城区,我要先送一批出门,再回来送第二批,每逢周末常常忙得吃饭都顾不上。”
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也换来了孩子们对她的回馈,“我是北方人,南方的夏季闷热潮湿,很容易发烧。记得有一年,我家女儿才上高一,她竟然在医院里照顾了呕吐的我一周。许多这样温馨的小事,让我觉得当初来这里当‘妈妈’的选择没有错。”
孩子成长也是“妈妈”的成长
儿童村一直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来这里15年了,一共培养了18个孩子,现在10个孩子还在儿童村,另外8个进入了社会,有的开了公司,有的做了设计人员或者其他的普通劳动者。”谈起自己的孩子,王丽眼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她告诉记者,这18个孩子中,有两个孩子已经结婚生子,她也升级当上了奶奶、外婆,“可以说,来这里成长的不仅是孩子,也包含我自己。教育孩子要懂得心理学,也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也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了。”
王丽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家人也不再唠叨她结婚生子的事了,因为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对此王丽欣慰地说道:“因为我不能离开孩子,所以每年过年时父母都会来南昌看我。听到孩子们喊着外公、外婆,他们比我还开心呢。”
江西南昌SOS儿童村所需物资
江西南昌SOS儿童村
地址:江西南昌瀛上村
联系电话:010-84639477 / 0791-3800451
责编:徐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