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湖社区先锋村残疾人助理员 彭静
我的名字叫彭静,今年42岁,是经开区临湖社区先锋村的一名残疾人助理员,有机会能为残疾人朋友服务,我倍感荣幸。
我出生于70年代的贫困农村家庭,79年母亲因病去世,80年我因意外导致残疾,然而种种不幸并没有使我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家庭的平穷使我刚读完初中就步入社会。当过学徒、打过零工、贩过青菜、在工厂上过班。2007年合肥市市政府和合肥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开发了专门服务残疾人的公益岗位,我经应聘考核后成为一名残疾人助理员。从此我有了固定的工作和为残疾人朋友服务的场所,也正因此我为残疾人事业奉献的的尽头更足了。
不失时机的进行各种宣传和散发传单,广泛争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重点宣传的内容。我向残疾人宣传,让所有和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向社会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以及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关心;向群众宣传,让群众关注残疾人、善待残疾人,共同给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每年的助残日,我都积极的参与社区组织的助残日的宣传活动和给残疾人朋友送温暖的实际行动。
广泛调查了解,做残疾人朋友的思想工作,我也积极寻找机会解决残疾人朋友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办实事。在充分调查了解后,为全村19名平困残疾人家庭申请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让他们享受政府的补助,得到了生活基本保障。积极寻找途径,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以社区卫生院为龙头,密切联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经开区残联的一项惠民工程。我利用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助理员的优势,及时掌握信息,充分利用残疾人康复的利民政策,深入走访残疾人,了解残疾程度以及适宜康复的项目,鼓励残疾人积极的参加康复,通过辅助器材和医疗手段改变现状,减轻残疾程度,尽可能地让他们获得劳动能力,在我的引导下很多残疾人摆脱自身残疾的阴影,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并主动到社区康复站参加康复检查治疗。
白内障复明工程历来就是开发区的一项惠民政策,通过走访筛查,为本村居十多名白内障患者申请了免费复明手术,解决了他们由于眼疾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在术后回访中,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是一名残疾人,又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也赢得了残疾人朋友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在为残疾人服务的同时,我也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就残疾人事业来说,与政府和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争取把残疾人的利益最大化。
关于中国残疾人